短视频平台反面,抖音热门视频里:
一位顶着黑眼圈的女生对着镜头哭诉:“凌晨三点看完《馒头日记》,现在听到‘治愈’俩字就PTSD!”
背景音乐是《一剪梅》的哀怨旋律,画面切换到花卷被车撞飞的经典镜头,弹幕刷满“陈默出来挨打”。
该视频衍生出#治愈系挑战#话题,参与者需录制自己看番前后的表情对比!
某位网友晒出两组对比图:“看之前我是这样的”图片当中他一脸笑容,然后“看之后我是这样的”图片当中,眼睛都哭的红肿。
这波玩梗——从期待微笑到崩溃大哭的变脸合集播放量突破5亿。
知乎问题“如何评价陈默推荐致郁动漫的行为?”下!
高赞回答晒出《伤心者》票房数据和两部动漫的播放量曲线图:“阴谋论一下:陈默先用电影致郁观众,再靠推荐‘治愈番’引流,完成对观众情绪的精准收割。
尽管脸部动漫都和他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这种行为才更加变态啊!
完全就是在操纵观众情绪啊!陈默你丫的真有病!”
(附数据:两动漫单日播放量暴涨3000%)
虎扑热帖标题更直白:《兄弟们,陈默这波算不算钓鱼执法?》,楼主晒出私信记录——他按陈默推荐安利给女友后,结果就是女友哭了,生气了,然后接下来的一周他都要睡沙发。
只是底下的评论却画风特别歪曲。
“睡一周沙发?兄弟,还有这好事?”
“可惜我晚了一步,女友已经看了,当晚就求安慰,我的腰子啊!”
“呵呵,我就不同了,我女朋友特别乖,陪着我看了两部动漫,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就是第二天好像有点漏气”
事实山,两部动漫在陈默推荐之后,日播放量暴涨3000%根本只是一个被低估的数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声讨陈默,甚至都成了网络现象级的事件,一下子就把《备长炭》这么一部老番和《馒头日记》这么一部国产小冷门的动漫给炒火了。
在几个平台的播放榜单上,飙升速度独占鳌头。
就连财经媒体都来凑热闹,《第一财经》的标题直接打上双引号——《“陈默效应”背后的情绪经济学:为什么观众一边骂一边掏钱?》。
文章开头就甩数据:“《备长炭》《馒头日记》单日播放量暴涨3000%,相关周边产品销量激增500%,‘致郁系’标签搜索量破亿。”
心理学家被采访时分析:“观众在陈默作品里经历的‘情感过山车’,本质是一种安全范围内的情绪释放。就像坐过山车会尖叫但依然买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反而能缓解现实压力。”
但评论区彻底跑偏:
“专家醒醒!陈默的‘共情体验’就是先捅你一刀再撒盐,最后问你要不要买创可贴!”
“建议专家亲自看《馒头日记》大结局,看完还能说‘隐性需求’算我输!”(附花卷被车撞的动画截图)
“别扯经济学了!陈默这波操作简单概括:诈骗式营销,卖惨式变现!”(配图杨蜜COS照P上“团伙作案”字样)
“懂了,下次电影院放《伤心者》应该配纸巾销售,哭一抽卖一包,GDP这不就来了?”
“那两部动漫的周边,我看了一下,特么的全是盗版,按照财经专家的说法,难道陈默卖盗版?手动滑稽,陈默这货就是纯纯的搞事情好吧?”
然而,有时候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