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顺不投辽在意料之中,毕竟辽若是同样想占夏土,那么投过去等于死路一条,甚至辽还会以其名义招揽党项,给辽卖命,彻底吞并党项一族。
还有便是若李乾顺投了辽,大宋这边真若想致其死地,可以提出条件换人,那只要条件够高,辽未尝不会动心。
而西面回鹘的关系和西夏一直不怎么样,虽然不打仗,可也不来往,过去说不定直接把他抓起来,献给大宋捞取好处。
唯有向南投靠吐蕃诸部,吐蕃王庭弱小,但有几部却极为强大,其中有与宋不睦,还有从不与宋打交道的邦国,这样在那边安身,等局势平稳,暗招旧部,联合吐蕃,许诺好处,可行反攻复国之事。
折可大道:“陛下,吐蕃诸部,此刻当以母坚王部为最强,李乾顺会不会投去那里?”
“光护王部也有可能,此部也与我大宋不睦。”吕惠卿道。
“若说安全当属吐蕃最西南方向的格萨尔王岭国,此部从未与我大宋通过书表,我大宋甚或都无人去过,只知其名,不知其详。”陆师闵道。
“岭国格萨尔王部?”赵煦露出思索神色,这个吐蕃邦国确实没有与大宋打过任何交道,据说其赞普格萨尔并没有吐蕃王族血统,自小磨难,但经历离奇,在高原之上打出一片国度,被吐蕃百姓称为高原雄鹰。
“正是此部。”陆师闵道:“贼酋李乾顺逃去此处也有可能,此地偏吐蕃南西,据说有一条大山通道,可以直往天竺,不必经西域那边远行西方再折返向南,费许多力气。”
赵煦闻言想了想,摇了摇头,露出一丝笑容:“这等事情,朕就不去操心了,到时自然会有人操心的……”
大宋绍圣三年,五月十八。
东京,紫宸殿。
赵倜看着赵煦自西北兀剌海城传来的圣旨,不禁表情奇异。
本想着此番赵煦不会劳自家在外奔波,但这位六哥还是不想放过自己。
赵煦打算还朝了,至于西夏那边的军政之事不想亲自操理,尤其追查李乾顺,还有北面辽国对峙的事情,都想移交给他。
这又是一个累人的差事,不过这次加封的官职却极有些特殊,赵倜心中琢磨,这位六哥究竟是做何想法。
此刻满朝诸臣全部脸带惊色,因为圣旨上的封官实在太惊人了,要知道这种封职,只有战时天下大乱才有,此刻封出不得不叫人猜疑不定。
赵煦春秋刚起,虽然当前没有儿子,但这种年纪实在不须过于着急,毕竟眼下神宗一脉皇室,其实并无一人育有子嗣。
赵倜未纳王妃,据闻妾室也都没有,申王赵佖无子,端王赵佶虽然娶妃,府中小妾也众多,但此刻却也是无子。
可赵煦在圣旨上封这官职又是何意?难道就不怕燕王存有异心吗?这官职可不比开封府尹,东京留守,这可是实打实地握了兵权,可以调兵遣将,且主政事,若不变动,已经类似于实封藩王了。
大宋王爵都是虚封遥领,从不就藩,没有就藩一说,可就算就藩,古往今来,也没有如此大的藩地啊!
何况眼下这么封,将来赵煦有子之后怎么办?岂不是逼着对方造反吗?或者还能裂土封疆?可那又怎么可能!
只看圣旨之上赵煦亲笔书写,钦封燕王赵倜,西北诸路宣抚置制使!西北诸路兵马都总管!
诸路,乃是包括西北五路,如今再加陇右青唐,再加西夏十一军司之地,这么大的地方,节制政军之权不说,兵马都总管已经直接辖诸路军权了。
且还不是权行,并非暂时掌管!
还有就是燕王赵倜没有卸任开封府尹,依旧还是东京留守。
圣旨下面接着则是青唐陇右立陇右都护府,燕王行都护府大都护。
这个倒无关紧要了,毕竟一个西北诸路宣抚置制使,一个西北诸路兵马都总管,就已经掌控西北,说白了已然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了。
诸臣这时都望向赵倜,赵倜对这官职也有些难言,摇头道:“西北虽已拿下,但党羌盘踞几百年,西夏立国又有百载,哪能一时得平,北还有契丹虎视眈眈意在河套之地,南有吐蕃诸部、青唐唃厮啰残余无事生非,此刻前事未靖,当殚精竭虑,打造清平,连贯中原,大同天下。”
众臣互望,心中都暗想,就算如此,也不用封个西北王出来吧?但个个此刻不好言语,行礼道:“王驾此去靖平地方,臣等恭祝王驾马到功成,拒辽于外,擒贼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