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墨才对自家爷爷伸出了尔康手!
别这么快拒绝呀,您就不想想堆在家里的那些粮食菜蔬吗?那些东西吃不完还能收拾好拿到县城去卖,卖了钱还能买肉吃!
能够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事,怎么能这样一口回绝了呢?
赵墨才转头看向村长,笑着问:“村长,不知道您具体是怎么考量的?正如我父亲所说,我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在学堂里教学。如果整个学堂全靠我一个人教学、考教,那小子便有些无能为力了。”
村长连忙道:“不知道阿才这边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在村长看来,赵墨才不教书,还有谁能教?
村子里若是有其他人能教学,今天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兴冲冲地拎着东西去赵家求学了。
赵墨才说:“学会的都能教吧。说不定我家弟弟妹妹、叔叔、婶子,甚至我爷爷、奶奶都可以在学堂里教大家识字、认数,本就不是什么太难的学识,学会的人教不会的人,或许今冬,村子里所有人都能学会算数。”
这话说出口,村长倒是愣住了,“你是说就这一个冬天,村子里所有的人都能学会算数?”
他怎么觉得赵墨才太夸大了,“你真的确定学会的人教那些不会的人,全都能教会,不会有任何错漏?”
赵墨才心想这有什么难的?
或许有些人确实不擅长教学,但村子里有这么多人,挑出几个在此方面有所天赋的先学会,再教给其他村民,这才是最方便简洁的教学之法。
但赵墨才也不敢把话说死,便点头说道:“不如试一试。反正冬日里大家也是在家里歇着,没什么农事要做。不如在村子里建个学堂,试着让大家互相教学,能学会多少算多少。”
村长一想也是,虽不敢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但能学会一个算一个,就算他们村每户人家只有一个人能学会,其他村子也是比不过他们的。
村长又提及另一件事,“那这束脩怎么算?我知道县城里那些私塾学堂都是会收束脩的。”
赵墨才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谈什么束脩,大家每年赚几个铜板也不容易。”
当然他也不会什么都不要,白白地帮忙,升米恩斗米仇,有时候人太善良了,注定会被其他人欺负,他也需要一个途径改善自己和家里人的基本生活。
他便接着笑道:“像今日这样,送些柴火或者家里的菜蔬过来,就挺不错的。若是家里没有这些东西,像我夫郎他表哥那样来给我们家挑上两缸水,那也是一份情谊。”
村长也点头,作为一个管理了村子几十年的老人,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人情往来,就是需要有往才有来。
若是只让某一方单方面付出,不仅不能长久,反而会让村子里的人心生嫌隙和贪念。
“这样就不错,那就让他们给你家送麦、送米或者送菜蔬。若是拿不出这些东西的,给你家帮忙扫扫院子,挑一挑水也是一份情谊。”
村长心想,按照赵墨才说的,若是今冬大家都能学会算数,无论是送东西还是帮忙干活,也不过就是一个冬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