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早就准备,岂会着了对方的道。
就在匕首刺过来的那刻,他微一侧身,避开匕首的同时,熄灭手电,插在衣兜的手轻抬,只听“嗤”一声,无声手枪的子弹穿过内衬射入腾冈的胸膛。
腾冈不可置信地愣了愣,嘴巴蠕动着刚想说点什么,就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上。
“快看看这个支那人有没有带吃的。”黑暗中的菊池贵之以为同伴已经解决了对方,轻笑着走了上来,迎接他的同样是一颗子弹。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两名间谍,张义将大门重新关好,戴上脚套手套,淡定地走入屋内。
经过一番搜索,在床底找到一部小型电台、手雷、炸药和几只绘图工具。
张义拿起电台看了一眼,便认出这是日本陆军常用的便携式电台,俗称九四五号电台,可接3伏外接电源或使用手摇发电机进行供电。
看着电台,张义陷入沉思,要传递情报,光有电台可不行,没有对方电台的频率、呼号、约定的联络时间和密码,一切都是徒劳的。
直接发送情报不行的,剩下的就只有一种途径。
那就是明码通电,即公开电报。
电报从晚清进入中国,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通讯方式,其传送通过长音“滴”和短音“哒”的排列组合形成摩斯密码,再翻译成对应的数字,每四位数字对应一个汉字。
为保证信息翻译的一致性,全国使用同一个公共电码本。
就像在军阀混战中随时可见的“通电全国”,并不是花大把钱把电报发往全国各地,而是使用公共频道发布一系列明码电报或者向有影响力的大型报社发电,让其刊登。
但这是公开通电,本就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的,传递情报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会用这条途径的。
无线电运用到军事后,因为涉及情报机密,担心电码在空中传输时,因为报务人员的通报手法、态度不良或联系规定以外的电台而造成泄密,军统的电台对通报程序、手法和态度上有严格规定。
不得拍发任何明码电报,不得在机上做任何私人性质的电报,未经上级允许,不得与无关电台联络,除公开电台外,不得任意呼叫本联络系统范围以外的电台,听到非本范围内的电台呼叫,不准答复。
其他的情报机构大同小异,但都有严格的纪律。
更重要的是,张义也不能保证红党的电台刚好就在公共频率上。
但此刻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死马权当活马医。
情报的价值往往在于它的稀缺性和保密性,如果一个信息被广泛传播,为众人所知晓,那么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情报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这就是张义要做的。
这么想着,他找出纸笔,回忆着通用密码,很快在纸上拟定出电文。
然后打开电台,调整到公共频道,想了想,用左手开始发报。
电讯处。
一间办公室内乌烟瘴气,窗户敞开着,四个男人正在打麻将,骂骂咧咧,烟雾缭绕。
为首之人赫然是赵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