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先帝从小就很有主张,对西北用兵、江南税赋,都和武宗皇帝政见相左,渐渐地。父子间有了罅隙。加之武宗皇帝的第二位皇后病逝,武宗皇帝又立了武定侯的长女汪氏为继后,汪皇后生下一位皇子。甚得武宗皇帝的喜爱,武宗皇帝将自己在潜邸时的封号宁封给了汪皇后生的皇子。先帝和武宗皇帝的关系就更紧张了。
“甚至在一次内阁集议的时候,武宗皇帝指责先帝天性凉薄,不是仁君,京都因此一度有传言说武宗皇帝要废长立幼”
这样的皇室秘辛,傅庭筠从前就是想听也没人知道。
她听得聚精会神,问道:“这位宁王,就是穆王的父亲吧”
“不错”叶三掌柜点头,道,“太皇太后,就是当年的汪皇后。”
傅庭筠不由皱眉:“这样一来,只怕先帝登极后,宁王的日子很不好过。”
“何止是不好过啊”叶三掌柜叹道,“武宗皇帝殡天的时候,宁王不过八岁,太皇太后为了保全宁王的性命,自请去了皇室庵堂清修,从未踏进慈宁宫一步。当时先帝刚登大宝,武定侯又为宁王奔走周旋,宁王这才得以改封穆王,就藩湖广的荆州。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到三十岁就病逝了。”
他说着,感慨道,“而且武定侯后来也没有得到好。熙平十二年,有御史弹劾武定侯私养战马,于是被先帝夺了爵,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死在了路上。”
傅庭筠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叶三掌柜笑道,“你想想看,太皇太后都在庵堂里住了几十年了,汝阳大长公主早不去接,晚不去接,怎么这个时候要把太皇太后接回宫可见这件事,皇室宗亲已有了决断,只等个机会让太皇太后为穆王出面了。”
傅庭筠也这么想。
“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知道会怎样”有哪个废帝能好生生地活下来的,这种生死关头,皇上未必会束手待毙,她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我们还是小心点的好。”
然后想起颖川侯和辅国公府。
好像都没有什么动静。
“照理说,先帝就是再不好,也是先帝的事。武宗皇帝就是想让宁王做皇上,那也是从前的事了。”
她迟疑道,“怎么皇亲宗室好像带着连皇上也不怎么待见似的”
“武宗皇帝有二十二个儿子,你可知道这些皇亲贵胄现在都怎样了”叶三掌柜问。
傅庭筠还真不知道。
“不是被迫自尽了,就是被吓得病死了,要不,就被先帝贬为了庶人,”叶三掌柜道,“就是先帝自己的胞弟蜀王也没能幸免。现在活着的,只有在信阳就藩的荣王和在大宁就藩的宣王了。而且这两位王爷,前者说话口吃,词不达意,是有名的呆子王爷;后者早年骑马摔断了腰,在床上躺了十几年,进气多出气少,就等着死了先帝还就真的应了武宗皇帝的那句天性凉薄的话”
傅庭筠却听着心中一动。
信阳,属于河南。
大宁,属于辽东。
据说,辽东都司有骑兵,一夜可行两百里。穆王围困京都已有半月了,辽东都司的兵马还没有到呢
也许,事情没有她想像的那么糟糕。
念头一闪而过。
叶三掌柜正说着当今圣上的事:“先不说秦王的死和他有没有关系,也不论他是否和洪度狼狈为奸,仅说他早些年是怎样对待颖川侯的,大家就心里发寒。”
“颖川侯”傅庭筠错愕。
“嗯”叶三掌柜道,“辅国公有六个儿子。颖川侯排行第三。从小资质平常,也没看出有什么出众之处。他自幼和宜春侯长女邵氏定亲,那邵氏十三岁时。随母亲到永嘉大长公主府上给永嘉大长公主拜寿,遇到了当今圣上,圣上见邵氏美艳无双,撺掇着生母洪嫔求了先帝的圣旨赐婚。宜春侯趋炎附势,矢口不提与颖川侯的婚约。两家的婚事就此作罢。因为这件事,辅国公将他送到镇守湖广的平蛮将军韩涛帐下听令。颖川侯因此得到韩涛的赏识,不仅将甥女梅氏许他为妻,还带着他三征苗栗。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名震江北的少年将军。”
傅庭筠听得目瞪口呆。
没想到颖川侯和当今圣上还有这样一番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