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徐某的目标,徐某的目标啊……”
俞大猷感到头皮发麻,他也曾经热血过,但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背了无数黑锅之后,慢慢也懂得了取舍,懂得了明哲保身。
可今天汪修齐的一番话,把他心中沉寂已久的那股血性给激发了出来,他不住地拍着掌,满脸通红地喊道:
“说得好,说得好,我汉族儿郎,本该如此!”
纯阳子师徒三人面面相觑,都从彼此的眼光中看到了复杂的情绪。
有为曾经的过往而懊悔,有为遇到世子而庆幸,但更多的是希望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他们知道了今后人生的方向。
戚继光再也支撑不住自己高大的身躯,他靠着墙壁缓缓滑坐下来,两道热泪滚滚而出。
“忠君报国”曾经是他的理想。
“守土安民”曾经是他的目标。
可这些和‘大汉民族万世太平’比起来,不值一提,他开始怀疑曾经的坚守。
真得要为那个不顾百姓死活,奢靡无度,一心求长生的皇帝卖命吗?
朝廷党派林立,衮衮诸公不思政事,为一己私欲,互相攻伐,搞得国家乌烟瘴气,这是自己想要的国家吗?
有这样的君、这样的朝堂,土能守住,民能安康吗?
如此下去,他戚继光至多也只是个修补匠,倭患来了剿倭,鞑靼来了抗虏,可南征北战,又能改变什么呢?
已有的执着就像烈日下的积雪,开始瓦解、崩塌,对汪修齐最后的一丝隔阂也开始慢慢消失不见。
不,他认为并不是对汪修齐的认同,而是对那种信念的认同。
汪修齐是旷世奇才也好,是妖孽附体也罢,只要可以实现‘大汉民族万世太平’的理想,跟随他又如何?
好吧,拼一把吧,就算不成,不过是从将军变成了教书匠,这样也挺好。
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戚继光重新站了起来,他身子宛若山岳,气势更胜往昔。
眼前的变化都落在汪修齐的眼里,他很满意众人的反应,等场面安静下来,他又说到:
“刚才,我们说的是为何思考,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如何思考。
思考的方法并不困难,首先是找对问题,然后是仔细观察。
结合观察和判断做出假设,拿出假设的方案去进行验证。
基于验证结果继续观察、优化假设,再次验证,以此循环,最终找到最佳的解法。”
就在这时,有护卫进入货仓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