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走出长白山区的明军来讲,其实情况反而是相当不错的,在丹东有着长城保护的大片安全区里,既可以选择像是现在这样主动出击寻找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机会,也可以待在里面修整、整顿。
但对于高丽军来讲,情况就不那么妙了。
在明军步骑混合的重装部队面前,他们无论是野战,还是坚守,似乎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坚守的话,明军有足够的火炮和攻城器械,而高丽北部的那些“坚城”,似乎也就没那么坚固了。。。。。。
总之,若是不给明军任何压力,让其安然渡过鸭绿江,地利就基本无了。
所以现在高丽军将领们,就挺纠结的。
紧接着,一位面容清秀,像是文官一样的将领轻轻摇了摇头,补充道:“正面迎击确实冒险,但撤回鸭绿江南岸,岂非示弱于人?我大高丽岂能未战先怯?再者,江南防线虽固,但一旦被明军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崔智勋虽然看起来像是文官,也确实出身豪门,但他的主张反倒是颇为刚硬。
嗯,李成桂不是打击所有豪门和大贵族的,对于愿意跟他站在一起的,同样李成桂也予以了接纳,不然的话,光凭武夫能做成什么事?李成桂篡国,大部分的工作,还是他手下那帮文官做的。
而崔智勋就是监门卫上将军,地位很高,虽然不是李成桂嫡系,但他说话在这里也很有分量。
主帅李和闻言,眉头紧锁,他知道每位将领的担忧,其实都是各有各的理。
这时,年纪不大的朴俊昊挺身而出,他的声音虽略显稚嫩,却相当坚定:“末将以为,我们可结合金将军与崔将军的意见,采取守势中的攻势。”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放屁,但还是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说说,什么叫‘守势中的攻势’?”
副帅李之兰这时候问道。
朴俊昊侃侃而谈道:“就是利用地形优势,布下重重埋伏,正面以少量精锐拖延明军步伐,同时把主力布置在长白山山麓,待时机成熟,再由一员大将率精锐从侧翼突袭,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此言一出,帅帐内顿时议论纷纷。
赵元赫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缓缓说道:“朴将军之计,妙在灵活应变,既不失我军尊严,又能最大限度保存实力,但关键在于,必须确保情报准确,指挥得当,否则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朴俊昊,但实际上不是。。。。。。战场上哪有那么多“情报准确,指挥得当”,要是真在劣势情况下分兵,稍微配合不好,那跟送死有啥区别?
而且这条计策的前提条件就很玄乎。
谁能保证少量兵力能抵挡明军重装步骑混合军团的进攻?李成桂都保证不了吧?
所以,说了这么多,其实意思就是,这么搞大概率会满盘皆输。
李和也不傻,他听罢,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的脸庞,最终落在李之兰身上,沉声道:“之兰,你意下如何?此计若行,你肩上担子极重,需确保突袭成功,否则正面战场将极为艰难。”
李之兰有些犹豫:“还是要再考虑考虑,此计有些行险。”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
朴俊昊有些着急。
作为年轻人确实想证明自己,也好行险,但朴俊昊考虑的事情,跟作为大军主帅的李和是不一样的。
“俊昊,你的策略确实新颖,也展现出了你过人的胆识。”
李和的话很委婉:“然而,兵法之道,在于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我们面对的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任何轻率的行动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尤其是在我军兵力不足的时候。”
他转而看向金正宇:“金将军的担忧不无道理,明军的实力我们不可小觑,但退缩也绝非我的作风,还是要找到一种既能保存实力,又能给敌人以杀伤的方法。。。。。。最起码,咱们不能灰溜溜的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