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皇明圣孙免费阅读西湖遇雨 > 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3页)

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3页)

相反绝大多数皇帝一辈子都没上过战场才是常态,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接触战争的唯一方式就是从军队将领送上来的奏章里。

而名将对于皇帝来讲,也绝非是什么不可或缺的存在,相反,如果皇帝能力平庸威望不足,那么手握兵权能征惯战的名将,几乎就等同于一个即将篡位的权臣,隔壁高丽国的李成桂、日本国的足利义满、安南国的胡季犛例子简直不要太多,除了足利义满这老登是没挺到自己篡位当天皇,李成桂和胡季犛当完权臣可是都篡位了,而这三个人,哪个不是打老了仗的?即便是作为安南国儒学宗师的胡季犛,权力也是从军功中获取的,有点类似于司马懿。

就都是现世的例子,要是再往前面数,那多的根本数不过来。

所以,一个治世的守成之君,如果让人去选,大概率需要的是李景隆这种水平一般,但是不遇到高手也能稳扎稳打,同时没有野心的将领,而不是还在草原上砍人的那位野心勃勃的四叔。

军旅生涯对于皇帝的成长当然是有帮助的,但一个好的皇帝,也确实是不必亲力亲为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将领的。

但是,但是,正所谓人各有志,拥有完整的军事履历并且掌握兵权这件事情,却是朱雄英志在必得的。

原因也很简单,就三点,其一,母亲常氏给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军队人脉资源,有常茂、蓝玉等血亲及其部下的帮助,比起其他皇孙,朱雄英更容易在军队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其二,朱雄英想要建立的,绝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王朝,而是需要开拓进取,要让华夏拥有自己的大航海时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北美五十州。而这种剧烈的对外扩张,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军事冲突,就更需要对军事和战争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其三,对于自己本身,朱雄英也更希望能够做到文武兼修,即便远不如二凤那种人中龙凤,但也要有一个追求,他不想走朱标的路,成为一个每天在宫殿里批阅奏折的顶级事务官。

而幼军里面,按照现在的趋势,再过十年二十年,注定会走出大量的中低层军官,这些人从现在开始让其聚拢在自己的麾下,再加上以后随着军事方面的继续历练和接触人脉,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后如果能够登基为帝,就能将整个帝国的军队如臂使指,同时军中建立的威望,也会让任何将领都不敢有谋逆之心。

所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军事这条道路上,是朱雄英必然要做出的抉择。

朱雄英只道:“老一辈都是枪林箭雨里厮杀出来的,到了我们这一辈,哪能废弛武备呢?若是不习军旅,难免文恬武嬉,此非我所愿。”

“既然如此,知无不言。”

李景隆囫囵了两口菜,自然是满口答应,虽然在府军前卫,他堂堂曹国公府小公爷只是一个千户官,但是职位你也得分地方不是?

对于自己的职位,李景隆也很满意,再怎么讲,梅殷和平安一个是老朱的女婿,一个是老朱的干儿子,辈分都比他大一辈,李景隆又没太大功劳,所以矮一头也实属正常,比同辈低一点无所谓,虽然其他勋贵二代,有人都干到佥事了,但李景隆这个官职属于低职高配。

要知道,现在府军前卫的其他事情,指挥使梅殷和指挥同知平安可基本都不管了,都交由其他同知和佥事管理,他们两人一心扑在幼军上,而幼军就是一个千户所的规模,李景隆这个千户,其实就是幼军的头头,他上面虽然有梅殷和平安看着,但权力其实是不小的,前途也很光明,比他在家待着或者终日去秦淮河浪荡可强多了。

“后勤方面,有什么可看的书吗?”朱雄英问道。

李景隆怔了怔,旋即回答道:“其实若是论起大军后勤,不妨看看《李卫公问对》。”

随后,李景隆如数家珍般说道:“太宗曰:兵贵为主,不贵为客;贵速,不贵久,何也?靖曰:兵不得已而用之,安在为客且久哉。《孙子》曰:‘远输则百姓贫’为此为客之弊也。又曰:‘役不再籍,粮不三载。此不可久之验也。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

太宗曰:何谓也?靖曰:“因粮于敌”,是变客为主也;‘饱能饥之,佚能劳之’,是变主为客也。故兵不拘主客迟速,惟发必中节,所以为宜。

太宗曰:古人有诸?靖曰:昔越伐吴,以左右两军鸣鼓而进,吴分兵御之;越以中军潜涉不鼓,袭取吴师。此变客为主之验也。石勒与姬澹战,澹兵远来,勒遣孔苌为前锋逆击澹军,孔苌退而澹来追,勒以伏兵夹击之,澹军大败。此变劳为佚之验也。古人如此者多。”

朱雄英大概听明白了,意思就是讲关于战争和后勤的关系,打仗要速决而不能久拖,否则长途运输后勤辎重会让自己国内垮掉,而是否能因粮于敌则取决于具体情况,也就是双方的主动和被动,并且李靖还举了几个例子。

这本书虽然叫《李卫公问对》,但其实大概率不是李靖写的二凤的军事水平可是顶中顶,华夏历史上除了霍去病以外很少有的少年天才,除了最为人熟知的一战擒两王以外,收复河东讨刘武周,征凉州薛举,很多战役都能拿出来当教科书,怎么可能去每天待着没事问李靖一堆基础入门的军事问题?

实际上,自宋朝以来,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是假托李靖的名字,可这并不妨碍这是一本很牛的兵书,几乎每个将领的入门书,都是这本,而不是什么六韬三略或者孙子兵法。

是因为那些兵书讲的不好吗?也不是,原因就在于,上古兵书都是微言大义,其中很多东西,不是身经百战过后回头来看,根本就看不懂其中奥妙,所以徐达就很喜欢看这种书。

但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怎么领军和作战的将领来讲,这些就太过深奥,或者说太过“简单”了,眼睛看了,脑海里过了,最后啥都没留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