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名商人,一人带了白银,遭遇劫匪,搜身之后,银两全部被抢。
而另一人因为带的是人民币,夹在衣物里面,不似银两那般硬重,故而没有搜出来,侥幸逃过一劫。
……
凡此种种,诸多故事,自然都是旁敲侧击,从各个角度讲述白银如何如何不好,纸币如何如何好。
不要小看这种宣传的威力。
即使在后世的社会中,因为宣传太多,大家已经有了很强的抵抗力。
仍然难免会相信。
何况是这个时代,更为纯朴的大明百姓呢。
再加上纸币使用确实便利。
很快,金陵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和铜钱便大大减少,纸币占据了主流。
在苏州,扬州等商品贸易发达的城市,同样也是如此。
《百姓日报》上开始宣传,有人将银子都换成了人民币。
慢慢的,便有人跟着学。
渐渐越来越多。
换进换出,可都要支付高达百分之五的手续费。
让人民银行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还是人民币好啊!”
“真是比银子方便多了!”
“现在买东西,我都是用人民币了。”
“哈哈,我也一样!”
“这年头,谁还用银子和铜钱啊!”
……
白银刚性兑付,粮食收购保证,再加上舆论宣传发力。
三管齐下。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人民币最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所行之处,甚至比白银还要更受欢迎。
大明朝廷,也由此牢牢掌控了“铸币权”。
财政为国家之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