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怎么拉帮结派去造反呢?
其次。
造反的首要条件是手中有兵权。
故而,自古便只有武将造反,没有文官造反的。
文官除非权力大到了能掌控整个朝局,否则,反不了。
朱棣在北平,掌握着王府护卫。
时常领兵出征,更是在边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以王府护卫为根基,一声号召,十万边军云起响应,这才能造反。
若是到了中枢,又不掌兵权。
那就不用想了。
这要是都能让他造反成功,朱允熞干脆买块豆腐撞死自己算了。
但问题在于,藩王出外就藩,这是老朱定下的国策。
可不是他能说改就改的。
何况朱棣在九大边王中,位置还极为关键,不可轻动。
再说,将朱棣调回京师,那晋王,周王呢?
其他诸王,是不是都要调回来呢?
不得不说,将他们全部调回京师,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都不用自己将来再费尽心思去削藩了。
可是,老朱能同意吗?
明朝的藩王制度有严重的问题,根本不能长久。
越到后面,情况就会越严重。
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将整个大明朝都拖垮。
万历初年,大明的宗藩俸禄的开支占到了全国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比全国军费的开支都要大。
越往后,这个数据越恐怖。
到了最后,朝廷实在拿不出钱来了。
全国全部财政收入,用来发放宗藩俸禄都不够,只能拖欠不发。
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因为只要国库里面有一两银子,宗王就来讨要俸禄了!
如此一来,国库再也存不下银子。
遇到突发情况,只能通过加征饷银来解决,以致民变四起,大明走向灭亡。
但朱允熞一直没有和老朱说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