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听书 > 第166章 从前不明白的道理(第2页)

第166章 从前不明白的道理(第2页)

“表面上看起来,只要不是贱籍,谁都可以参加科举,考上了,便能一步登天。”

“但实际上,最后高中的人,大多还是地方乡绅。”

“通过科举,笼络这些人,至关重要。”

老朱顿了顿,道:“选拔人才,那是说给外人听的。你以后为君,若需要用什么人才,千万不要拘泥于科举。”

“不过,还是皇爷爷以前和你说的。天下已定,一般的官,也不需要多大本事,你用科举出身的人,也给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看到了辅佐君王的希望,有百利而无一害,何苦不用呢?”

朱允熞听到这里,身上竟缓缓升起一阵寒意,他问道:“皇爷爷,这么说来,科举虽名为抡才大典,其实与为朝廷选拔人才,并无太大的关系?”

“哈哈哈!”老朱大笑:“不止科举如此,从前没有科举的时候,举孝廉举秀才,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你好好想想,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老朱笑问道。

也不等他回答,他便继续说道:

“真要人才,那是打天下的时候。那时,谁都希望自己能抢到能干的人才,打败对手。”

“但你翻开史书,可见过有谁在打天下的时候,靠科举考试去挑选人才的?或者用孝廉来挑人的?”

“就说咱用的人,徐达,常遇春,汤和,刘基,李善长等等,不都是咱慢慢考察,挑选出来的吗?”

“打天下的时候,用人不拘一格,真正的唯才是举。”

“为何到了坐江山的时候,就不这样做了呢?”

“因为不需要了。相比挑选出精英人才,维持秩序的重要性,要高出万倍。”

“你不拘一格,启用道衍,郑和,那当然可以,咱也相信你的眼光,他们两人,必有过人的才华。”

“但简拔人才,需适可而止,不能用得太多。还是要尽量按资历来。”

“不是因为有资历的人本领更强,而是维持用人的秩序。”

“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朱允熞听得怔在那里,思绪万千。

他当然知道,老朱说的是至理。

历朝历代,用人选官,皆是如此。

真正需要人才的时候,用人都是不拘一格的。

比如钓鱼的姜太公,直接就拜为相。

韩信本来只是一名小兵,却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

耕躬于南阳的诸葛亮,无任何经验,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当军师。

便是本朝的刘伯温等人,亦是如此。

……

但王朝一旦建立,这种破格录用的人才,就统统消失不见了。

是真的没有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