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至少,现在看起来,几乎是无懈可击。
只要严格约束,按章实行,武将们虽然还有权力,却近乎从根本上丧失了起兵造反的能力。
而武将勋贵们,则是大大松了口气。
他们并不在乎这些。
密奏制度虽然是为了防范他们,但丝毫也不影响他们的领兵之权。
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半点损失。
而且,一旦建立密奏制度,皇帝陛下对他们的猜疑,便能大大的降低。
这可是许多武将勋贵们最想做而始终无法做到的事情。
领兵在外,手握军权,皇帝不可能没有任何猜忌。
对没有造反之心的武将来说,如何消除皇帝陛下的猜疑,让陛下放心,朝廷放心,永远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现在朱允熞的密奏制度,帮他们解决了。
他们只有感谢不尽,还如何会反对呢?
退一万步,就算真有想夺军权,想造反的人,现在也万万不敢跳出来说不行。
蓝玉拱手道:“此举甚好。既然如此,蓝玉愿入军务处,处理军务,为陛下和太孙殿下分忧。”
“且慢。”黄子澄再次出列道:“下官以为,除了密奏制度外,还应对军务处做更多的规范和限制。”
到了现在,他明白过来。
朱允熞之所以让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等一干大将入主军务处,表面上看似是给予重用,授予更大的权力。
但实际上,却是不动声色的收回了军权。
密奏制度一建立,最紧要的奏章直达御前,军务处想弄权也无从弄起。
而他们到了中枢之后,远离军队和士兵,处于朝廷的监管之下,表面上看起来,是入军务处参赞军机,处理军国大事,实际上是被军队的日常锁事缠住。
如此一来,兵权不解而解。
高啊!
这一招真高啊!
不愧是太孙殿下,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这一刻,黄子澄对朱允熞这位太孙,竟也生出了几分崇拜之心。
就如同他写诗词的才华一样。
朱允熞处理勋臣大将的法子,同样让人无话可说,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