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完全出乎预料之外。
而自己的观人识相之术,用在他身上的时候,竟是如云山雾海,完全看不透半分。
他一直在想,朱允熞的背后,究竟有何人在指点?
道衍虽自视甚高,却也不得不承认,这般人物,较之他亦是丝毫不差。
或许,还要高过一筹。
不过,到了今天,道衍终于明白了。
朱允熞的背后并没有人。
只有他自己。
他一直在凭自己的能力,与朝堂众多势力争斗。
写惊世之诗,出定国之策。
玩弄朝堂大臣于股掌之间。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答案。
一名七岁的孩子,没有任何人指点,就有这样的能力。
这已经不能用多智近妖来形容,而是近乎生而知之了。
若非如此,以七岁的年龄,怎么也不该有这等本事。
朱允熞道:“三保有统帅之才,所擅长的却是率军出征,克敌立功,戓断是非曲直,临机应变,皆非常人能及。”
“至于朝堂党争,用尽阴谋诡计,却非他所长。”
“之前立储风波,各方势力联手掀起惊天声势,孤便察觉这其中亦有四叔的人。”
“可四叔如今已离开金陵,返回北平,路途遥远,通信不便,无法如意指挥。”
“朝堂局势,瞬息变化万千。”
“倘若没有四叔的同意,立储这等大事,那些人也不敢轻易介入。”
“当时我不明白,直到见到三保之后,才恍然大悟。”
“三保能留下,你当然也能。”
“以你的聪明,还有四叔对你的信任,有伱坐镇,又与四叔亲临何异?”
道衍用手挪动着佛珠,脸色平静,但心平已掀起惊涛骇浪。
朱允熞深居宫禁之中,他对外界的事情,是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的呢?
甚至连自己在燕王身边的地位,都了解得十分详细。
要知道,明面上,道衍只是跟随在朱棣身旁的一名僧人,为其诵经祈佛。
若不了解内情,外人很难相信,无官无职的他,竟是燕王身边最受信任之人,更可以在必要时,指挥燕王麾下的人马,代燕王行事。
但朱允熞却言之凿凿,似乎早已是洞若观火,看破了他的一切,道衍又如何能不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