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规划的两大轻工业基地的广陵发展勉勉强强,北海更是百废待兴。
这个不太好反驳,毕竟大家都不懂,只能说明相不可能随便变更这种大的规划方向,一时的落差不能反映长远。
反正,猜测朝廷施政重心千难万难,但要驳倒却相对容易。
在这忙碌和喧嚣的氛围中,有识之士却读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朝廷气象和从前不同了,革新的共识已经初步凝聚。
当然,先从谁头上改肯定是有分歧的。
死道友不死贫道。
在这样的气氛中,大周帝国迎来了泰兴元年二月初一大朝会。
当!当!当!
当!当!当!
当!当!当!
悠扬的钟声中,大朝会开始了。
太极殿中,群臣大礼参拜后,姬十三豁然起身:
“众卿家,朕自幼饱读诗书,明白了许多道理。可朕观察世道,每每与书上道理相左,始知施政之艰难和社稷之沉重,需得绝大勇气与智慧方有可为。
每思及此,朕夜不能寐。是以不顾一切,挺身而出,不为名利权柄,只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幸赖父皇不弃,社稷股肱鼎力支持,得继大统。
朕当继列祖列宗之余烈、承二世之奋发,广纳天下贤能、广开天下言路,三兴大周!
与众卿家共勉之!”
“吾皇圣明!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姬十三说完场面话后,便坐回龙椅上。
刘德柱趋步上前,一扬拂尘,朗声道:
“泰兴元年开年大朝会,第一项,内阁首相代表朝廷向天子做年度工作报告!”
宋九龄赫然出列,朝着皇帝躬身行礼,然后徐徐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过去一年,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内阁的精心谋划下,在天下臣民勠力同心下,大周帝国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治上,中央集权迅速强化,天下一盘棋大格局初步盘活,有力地维护了社稷稳定,加强了朝廷权威,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军事上,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北海大捷,有力地震慑了西夷,巩固了大周海防;
因地制宜,初步化解了北方草原对大周的周期性威胁,为稳固北疆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局面;
军制革新取得新进展,禁军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军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效减轻了朝廷财政负担。
经济上,工业化如火如荼,七大工业基地有序铺陈,有的还取得了超预期的发展,江东各项支柱产业基本恢复生产,外海贸易初步稳定;
南北经济联系显着加强,商业进一步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