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读书人不得反了天?不需要上奏监国太子么?”
郑兴平并不接话,这是宋相自言自语,不需要他画蛇添足。
少顷,宋九龄忽地脸一黑,却不再迟疑,吩咐道:“用印。”
郑兴平对此并不意外,立刻找吩咐去用宋相私印。
此案只是责成廷尉寺审理,尚未定案。不上报储君,是为了留下缓和回旋余地。
少顷,明相公廨。
姜云逸起身伸了个懒腰,准备下坊继续视察民生。
冬日送温暖工程可不只是为了刷声望、挤兑读书人,更重要还是民生本身,不能只做做样子。
关中商行带头捐了一千匹布,算是盖了帽。出这点血真不多,各商家也都不吝啬讨好明相、刷声望的机会,踊跃捐了不少。
令他意外的是,原本不抱希望的富户,竟也捐了不少钱粮旧衣物出来,似乎是世家的妇人们格外踊跃,出手非常大方。
现在朝廷手中的粮食吃不完,根本吃不完,送个十万石出去都不是事儿。
投总手中的石炭虽然紧俏,但政治任务压下去,必须无条件服从。
公有制有公有制的弊端,但对寻常小民来说,其好处绝对不是私有制能比的。对资本家尤其是寡头来说,当然是私有制好。
吱呀!
公廨虚掩的门被推开了,姜云逸微微一愣,竟不是荆无病?
“你到底想干什么?就不能有一刻消停的么?”
赵广义走进门,劈头盖脸就质问他。
姜云逸让着对方坐下后,随手倒了茶水,意味深长地道:“赵相且放宽心,只不过是试试这届读书人的成色,若是可堪造就,就尽快用起来;若实在不堪,便抓紧从头培养心怀天下的时代新人。”
赵广义被这个回答狠狠噎了一下,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但凡换个人都是放屁。他沉声道:
“你为何如此急功近利?”
姜云逸反问道:“赵公何必明知故问。”
赵广义默然,姬十三缺乏羽翼,所以必须赶在皇帝驾崩前尽速稳固根基。他斟酌了一下,沉吟道:
“你也看到了,公侯们都很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