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夜来香、晚香玉、茉莉、栀子花等等香花。
盆景松那种很少,有也是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问的。
趁着季科在农科院的最后一天,安夏问他能不能介绍农科院花卉所的人给她。
“能啊!”季科不负领导给他的评价「积极热情」,他顶着花卉蔬菜所妹子的怀疑目光,要来了她的联系方式。
这位叫冯娟的研究员是季科的同期,两人只在报道的时候见过一面,那会儿季科很热情,热情到冯娟觉得此人居心叵测。
现在她听说季科要走,又来找她,她疑心季科是想追求她,才找了一个问花卉疾病的理由。
万万没想到,季科要完她的联系方式之后,潇洒地拎起行李跑路去深市了。
加她的人是安夏。
安夏不是来一个一个问问题的,而是问她们蔬菜花卉所,有没有兴趣像棉花所那样,也搞一个合作开发的项目。
这会儿,整个农科院都机构冗余,人心思变,棉花如此,蔬菜与花卉也是如此。
特别是年轻的研究员,看不见未来,每个进来的人朝气蓬勃,过不了多久,想多捞好处的人变得圆滑逢迎,没有什么追求的人心如死灰,混一天算一天,有性子的就变成季科这种在单位里最不受待见的人。
安夏的话,让冯娟眼睛一亮,她已经听说紫农公司的薪酬待遇,如果能去的话,她可太愿意了。
安夏有一个想法,在紫金论坛上做一个给植物寻医问药的版块,很多在城市里的人会养植物。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肥料和农药上哪儿买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使用。
对此,蔬菜花卉所的领导觉得这事……不靠谱。
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赚钱?”
难道是付费提问吗?
安夏知道付费提问,不过她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形式。
过于图穷匕现的收费,总是让人不安的。就算是个神棍,也不是上来就收钱,怎么着也得逼逼几句,然后收费收在符水、佩饰上。
装神弄鬼的人能活跃这么多年而未死绝,说明人家的营销手段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不卖回答,卖肥料和药。你们还能卖种子、营养土啊。”
“那才能卖多少。”领导很是不屑。
他们卖给专业花农都是论亩卖的,城里一户人家最多种两三盆花,不得了了。
安夏继续劝说领导:“我上回听说,你们育的种和苗,也是可以自己卖的,收入都归所里,蚊子腿也是肉,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赚多了大家分账,赚少了至少能聚个餐,你们总不会是嫌钱咬手吧?”
确实,谁还能嫌钱咬手呢。
思来想去,领导就同意了,并且第一时间,就把所里那些冗余的、不是自己嫡系的、看起来是刺头的人都给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