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部门的负责人此前在国企工作,是个很讲职场文化的人,领导要你办事,你轻飘飘一句「不行」。
没有任何替代方案,也没有任何和缓的可能,这会让领导心里不高兴。
于是,他还想到了一个主意:“咱们不是跟电力有过往来吗?或许我们可以试着代收电费?”
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想过会成功。
这会儿的抄表员不少都是电业局的正式员工,他们抄表、收钱,一条龙服务。要是收钱业务都可以网上解决了,那他们岂不是要失业了?
“先试试呗。”安夏觉得这完全不是问题,反正现在抄表不还是得抄表员上门,电业局的领导并不会因为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就扣工资。
此时的事业单位就是这么稳定。
安夏有心情掺合这事,还因为紫金新闻的事情解决了。
讨论来讨论去,紫金新闻的总编辑去有关部门喝了一回茶。
听了几位领导说了些:“原则上?≈?,不过??……”
总编辑原来就是体制内,后来跳槽来的,对这些套话的使用十分熟练,说了点好听的,做了些保证。
然后,紫金新闻就继续原来的操作,再没人说什么。
搞定了政策问题,那就继续寻求发展。
对于抄表员上门收电费的不便之处,不用做全民调查都能知道。
现在全国只有一二线城市的楼房执行了一户一表政策,其他地方是好几户共用一个总表,大家平摊。
这问题就来了,现在已经不是家里电器只有几个灯泡的时代,住大杂院里的人家。
有人有收音机,有人有电视,还有人有冰箱,跟这些「款爷」合住的人家里,也有可能依旧只有几个灯泡。
每次收电费跟打仗一样,要等他们撕扯清楚了,才能收齐电费。
于是,电业局也有心把电表都更新了,准确执行一户一表。
安夏找上门,热情推荐公司的智能电表。
她拿的样品其实不能算真正的智能电表,此时连「阶梯电费」都只有首都搞了,更没有「峰谷电价」,这个电表的存在价值就是计个数,然后发给远程计算机而已。
没比人工高贵多少。
安夏的卖点除了省人工之外,还有一个是防偷电,现在抄表员就看一眼表上的数字,在机械电表上对数字动手脚很容易,换上智能电表,计算机把整个电路的运行情况都查得清清楚楚,就算数字一动不动,甚至倒流,都能发现真相。
这正是领导需要的。
这么高大上的技术,以前从来没有。要是真能在自己任上解决偷电问题,那岂不是值得在年底大书特书一番的功绩。
紫金科技此前提供的巡线机器人,除冰机器人很好用,也让电业局建立了对紫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