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意再试探苏染的德语水平,等苏染说完后,又问。
“刚才我们分析的几篇小说里,你最喜欢哪一本小说?”
苏染说:“《艾菲。布里斯特》”
“你以前读过?”
“嗯,我觉得这一篇小说可以和《安娜。卡列尼娜》媲美,给我们更深刻的人生思考。”
约翰有些不信,这本小说字数多,有两万多字,还有不少深晦的遣词造句,不像是她这个自学者能读懂的。
“苏染同学,你从这本书中学会了什么思考?”维利饶有兴趣问。
“这本书虽然批判了贵族婚姻的虚伪,但是值得女性深思,不能既享受着丈夫带给自己的荣华富贵又因为闲来无事,寂寞空虚出轨,婚内出轨,对华国人来说,无论男女,都是要被谴责的。”
苏染说完,约翰不认同道:“我觉得追求爱情是人性的本能。”
维利也说:“你们华国的的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倡导追求自由爱情的,许多人都喜欢,艾菲也是个被命运左右的可怜人。”
他更提升到了思想领域。
“我觉得你的思想不够开放,大概受的旧式教育影响太深了。”
苏染笑问:“如果换角度思考,你是艾菲的丈夫,你可以容忍自己锦衣玉食养着的妻子外出偷情吗?发现之后不但不恼怒,反而成全他们,再送上金钱供养?”
这一反问,两个老师陷入沉思,一时无语。
这就是痛不在自己身上,思想境界都高高在上呗。
苏染继续道:“两位老师举例的华国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都是还没有结婚前谈的自由恋爱,而《艾菲。布里斯特》这书中的女性艾菲是已婚妇女,她既然爱上了别人,就应该先主动离婚,再嫁给另外一个男人。”
“然而,让我唾弃的是,艾菲这个女人就像花瓶一样,喜欢被爱被崇拜的贵族生活,遇到比自己丈夫年轻英俊的男人勾引就飞蛾扑火,男人被丈夫打死后也没有殉情的勇气,而是选择苟且偷生,过得贫困潦倒。”
“我觉得艾菲的婚外情只是她想象的美好,她都没有和那个男人同甘共苦,体验过工作挣钱的柴米油盐生活,凭什么觉得那个男人最爱她最适合她,最可笑的是那个男人还是花花公子,她只是被玩耍了。”
“我认为,作为女性,既然敢爱敢恨,就应该有能力养活自己,让自己过得更好。”
“我们国家六七十年前,也有不少封建大家族的女性被包办婚姻,但都勇敢逃跑,参加革命或者工作,最后和志同道合的男士结婚生子,即使后来丈夫不在了,她仍然可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没有让自己过得狼狈不堪。”
“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女性早就更坚强,更思想开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音落下,两个教授不由自主鼓掌叫好。
“苏染同学,原来你的思想才是先进开放的,可能以前我对你们国家的女性了解不多,现在倒是让我们刷新了认识。”
其他研究生也鼓掌起来,甚至有个女生站起来现身说法。
“约翰教授,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坚强受人尊敬的女性,她年少时被家族安排了不喜欢的婚姻,勇敢逃跑了,后来她参加解放战争,上过战场,立下战功,嫁给了我父亲后他们感情深厚,相濡以沫,后来我父亲伤病去世,她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成长,如今还在坚持工作,还是领导干部,每个人都尊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