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直到晚间。
邹西邻打起精神参加了一个饭局,八点多钟的时候,一位下属突然打电话过来,急切地说了一些什么,他便急匆匆地告辞,重新返回玉川路上自己的办公室。
传真机前。
首先是一篇英语文章,紧接着,是翻译好的中文。
邹西邻不懂外语,但只是拿起那份中文译稿看了眼,脑袋就嗡的一下,整个人差点软倒在地。
这是遥远的大洋彼岸,邹西邻并没有听说过的一份名叫《费城问询者》的报纸刊发的文章。
文章名称叫做《中国少年遭遇媒体暴力,被迫发出‘变坏’宣言》。
甚至都不用再看内容,邹西邻就已经明白自己将面临什么。
这个国家最重脸面。
现在,自家报纸炮制虚假新闻攻击一个少年作家,如果只是在国内传一传还没什么,这一下闹到了国外,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邹西邻都拿到了文章传真,其他各方也可以想见。
河元。
本来正在吃晚饭的陶暖瓷收到自家姐姐跨洋传来的新闻内容,顿时明白在费城读书的姐姐之前为何会询问那么仔细。
更多的,却是高兴。
虽然是姐姐做的,但也总算为他做了一些什么。
于是,这段时间内心里其实一直在为少年的遭遇而愧疚难过的女孩直接抱着苏杭大哭了起来。
喜极而泣。
商都。
媒体上的事情还没有过去,期货上的麻烦又接踵而至,钟长林本来很为苏杭担心。
不过,同样收到那篇国外的报道之后,内心里一根弦绷了大半个月的钟长林,终于觉得自己能睡一个好觉。
当然了。
睡觉之前,钟长林把文章的复印件传给了所有能递送的人,希望大家一同睡个好觉。
同样在商都。
又是一天忙碌的郑戍明,也很快收到了从京城传来的海外报道文章。
却是苦笑。
丢人丢出国门了啊。
11月30日,星期四。
又是新的一天,这场说是重启又临近收尾的风波,却是从《中原日报》上一副整版文字作为开端。
版面上只有11个大字:
“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