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器量的曹丕,在许多年前就与曹洪有间隙。登上帝位后,依然没有君主的器量,将曹洪夺了兵权,扔在洛阳当摆设。
天子曹丕倒是报复得爽快了,曹休的压力就巨大了。
他接受了这个大司马官职,不但被世人拿去和陈恒相比,被质疑能力;还受到了孝悌的责难:曹洪是曹休的亲叔叔!
侄子和叔叔的功绩都差不多,结果叔叔被圈养了,侄子位极人臣。
怎么说,都说不过去不是?
虽然说,曹休与曹洪的关系很不好。
嗯,这是一个很遥远的故事。
曹洪家中一直都殷实,在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的时候,就有僮客仆从数千人。而曹休十余岁丧父,与一个门客安葬后,独自携带生母跑去江东避祸,被吴郡太守收留。
是的,被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收留,而不是被腰缠万贯的亲叔叔抚养!
因而他们两人的关系,也就是一起去祭拜祖父曹鼎的时候,才有交集了。
但这不是世人评判的标准。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伦理纲常,是父可以不慈,但子不能不孝!
曹休被孝悌责难,被人暗地里嗤笑,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呢,如今,他觉得自己以后就能摆脱这些忧虑了。
理由是,桌几上的这封书信。
江东潘阳太守周鲂来的。书信里说了自己为孙权不喜,如今被各种刁难与见疑中,便想以潘阳郡作为投诚之礼,归顺大魏!
潘阳郡,是长江南边的郡,隔着江水对望北岸的庐江郡。
为曹魏所得,等于将孙家基业拦腰截断。只要发十万大军进驻,就能让江东的地盘首尾不能相顾,灭亡江东孙氏,指日可待!
当然了,这一切得建立在周鲂是真心归顺,让曹魏大军毫无阻碍进入的基础上。
是故,曹休才慎重异常,沉吟不已。
得利越大,风险也就更大,这是世之常理。
若是周鲂行诈,是江东拿潘阳郡当成诱敌深入的诱饵,他大军进去了,等于变成了瓮中之鳖,自绝生路。
但是呢,他没有找到江东玩诡计的任何痕迹。
这些年坐镇扬州,他暗地里派遣往江东的细作,不计其数。这些人传回来的消息,给证明了周鲂的归顺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