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战争本来是权利的延续。
既然如此,那就打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春正月。
荆北曹军倾巢而出。
吕常引姬明、赵英两部,共计三千兵卒,攻打凌统驻守的当阳城。牛盖与夏侯称的骑兵,游**在附近策应,准备围点打援。
嗯,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攻下城池来。而是务必让江东在长江之北的兵力,都不敢有一兵一卒调回荆南!
而陈恒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亲率一万大军出荆山,直奔秭归县。
守军只有郡兵的秭归县,敌我悬殊之下,不战而降。宗预当即被任命为秭归县令,驻军守住曹军后路。
不费吹灰之力,就越过了长江后,陈恒自己带着六千兵卒,往东去攻打刘琦宜都郡的战略要地,西陵城。
法正则是被任命为偏师,在潘濬的引路之下,引三千兵卒转道南下,杀入武陵郡。兵锋直指辰阳县。
辰阳县,是五溪蛮的繁衍生息的主要栖居地。
是的,潘濬在文聘的举荐下,终于下定决心选择在陈恒的麾下出仕。
因为文聘的一句话:“承明,汝若是错过谋荆南之战,他日在狡狐面前,将泯然众人矣!”
潘濬对此言,深以为然。
他作为武陵当地人,不光熟知荆南地形,还在当地有威望与人脉。若是参与到荆南之战中,必然被委以重任!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
陈恒与他一番商谈后,当即给他个都尉之职,授兵一千,作为法正率领偏师的前部。
不止如此,深谙人性的陈恒,还隐晦的提了一嘴:若是得荆南之地,为安定人心,某必然上表朝廷任命当地人镇守!望承明勉之!
好歹是出仕好些年的人,潘濬哪能听不明白话里的意思?
陈恒这是在许诺,此战若得胜,他就保潘濬成为一郡太守!
某不过年齿三旬,就以太守许之,如此厚待,天下有几人也!
潘濬当即就感激涕零的下拜,还气势高昂的对着陈恒喊出一句:“大丈夫生于世间,受人恩惠,当以死报之!濬得将军知遇之恩,必不相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