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儿,爹爹小酌几杯,没什么大不了的”,林如海有些尴尬,讪笑着与黛玉打商量。
“不成,您就是不能喝酒,紫鹃,把酒撤下去”,黛玉小脑袋摇的拨浪鼓一般,将酒坛递给旁边的紫鹃。
在女儿这里碰了个软钉子,林如海有些哭笑不得。
贾瓒也劝道:“姑父现在还是莫要沾酒的好,待姑父好彻底,若是想小酌,我来陪着姑父便是。”
“行吧行吧”,林如海满脸憋屈的摆摆手。
张氏则坐在一旁捂着嘴笑。
今日若没有黛玉在,她还真拦不了林如海。
离了饭桌,贾瓒踱步来到前院花厅,从侍卫手中接过崔文滨的供词,翻看起来。
据崔文滨招供,他任江南都转运盐使司判官以来,多次根据上官明宏阊的指示倒卖盐引,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大梁盐政总体吸收了宋朝与元朝的盐政,设立“开中法”。
此法鼓励产粮地区的商人自行往边塞等缺粮之地运粮,由户部核查登记,发放盐引,商人再持盐引前往盐场支取相应的食盐,再前往官府指定的地区发卖。
这个法子大大减轻的朝廷往边塞地区运粮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民间商业的流通与繁荣,可谓一举多得。
自辽东大败,朝廷设立九边后,北方压力剧增,因此除纳粮中盐以外,朝廷又新增了纳铁中盐、纳马中盐、纳马中茶等法。
是以盐引这东西,是大梁盐政核心中的核心。
再好的政策,也终究是由人来执行的。
开中法自大梁开国至今几乎没有变动,时间一长,自然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近些年来吏治败坏严重,监管不力,腐败迅速蔓延,以至于朝廷严令不得发卖的盐引,如今竟是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
更有甚者,根据崔文滨的供词,本应该是一次性使用的盐引,有多家大盐商仗着有后台,多次重复使用一个盐引,着实荒唐无比。
卖盐引得来的银子,也不是尽数都落到了他的口袋里,大部分都要上缴给武正轩,他自己最多也只能得到个三成左右。
即便如此,崔文滨依旧积攒了十余万两的家财,还有多处豪宅园林。
这其中有的是倒卖盐引所得,有的是盐商的孝敬,还有的便是其监守自盗,偷偷在盐场截流食盐,自己拿去发卖。
一个区区六品判官,竟是能敛财数十万,那些在他头顶上的人究竟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完全无法想象。
除此之外,还有崔文滨不曾涉足的海贸走私、改稻为桑等等。
江南有这些吸血鬼在,大梁竟是还能勉强维持局面,这家底也真不是一般的丰厚。
贾瓒将手中的供词放到了一边,哑然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