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能记住的,人们在以后谈论SLAC时,都只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前SLAC利用对撞机,在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确实厉害。但很可惜,它连最后的实验计划,都没能完成,倒在了它一直引以为傲的对撞机实验上。”
这不是克罗斯愿意看见的,他更不希望弗里德曼看见。
但很可惜的是,当“色禁闭”这个难题“袭来”时,他却无能为力。
倒不是他不想解决,也不是他没有想办法。
只是,以他这么多年的研究经验来看,这玩意,根本不是他所能解决的。
他只能寄希望于弗里德曼和陈舟。
准确来说,还是陈舟。
因为陈舟先前完成的那篇关于胶球实验的课题研究论文,克罗斯认识到了这名年轻人的厉害之处。
他的思维,他的研究方法,他的处理方式,都有着一种奇特的“美”。
简单来说,这种奇特的“美”,就是朝着解决问题的终点而去的。
所以,克罗斯更希望陈舟能够跨过这个,困扰了理论物理学家数十年的难题。
只是,当陈舟也说很难的时候,克罗斯的心里,瞬间便失了分寸。
也就是他没了底,他不知道还能寄希望于谁。
他能够预见的,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在一步一步,随着时间而发生。
这就是很无奈,很绝望,但又不甘的心情。
也是不久前,克罗斯真实的心理写照。
只不过,陈舟的那句“你还打算做我的专职司机吗”,瞬间又把他的希望拉了起来。
事情仍在继续,终点尚未到达。
克罗斯只希望,陈舟所带来的希望,千万千万不能熄灭。
把陈舟送到宿舍,再次确认不需要自己帮忙后,克罗斯才回到自己的宿舍。
但就算回来了,他也是坐卧难安。
他不知道陈舟此刻的进展如何,他想知道,这问题是否真的能解决。
不管克罗斯的心情如何焦虑,此时的陈舟,正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
在回来的路上,虽然克罗斯开的很快,但陈舟全然没在乎车速的问题。
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错题集上。
对照着错题集,陈舟就已经在验证自己的思路。
这会回到宿舍,正好将思路再梳理一遍,争取一鼓作气,拿下这个避开,却又出现的难题。
不知不觉,夜就深了。
但坐在书桌前的陈舟,全然没有休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