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代晋恺所有图片 > 第一三八九章 大捷 二合一(第1页)

第一三八九章 大捷 二合一(第1页)

中山陷落之后,关东坚城只剩东南故都邺城未破。但此时,进攻邺城的战斗也即将打响。

魏国东平公拓跋仪和辽西公贺赖卢率五万兵马于三月下旬抵达邺城城下,大军准备发起对邺城的进攻。

不过,在如何攻城的计划上,拓跋仪和贺赖卢产生了分歧。

拓跋仪的意思是,邺城乃坚城。慕容德在此盘踞,拥兵数万,恐难以攻下。为了防止和中山一样久攻不下,造成大量兵马的损失。所以应该先清扫邺城周边郡县之地,断绝邺城周边退路,断其粮草和人力供应。最后采取围三阙一之法,将慕容德逼出邺城之后再图歼灭。

针对这样的计划,贺赖卢给予了无情的嘲笑。

贺赖卢是原贺兰部之主贺讷的弟弟。虽则贺兰部被拓跋珪吞并,但贺兰部当年曾有护佑之恩,且贺讷当年出头,召集数十部落首领于牛川会盟,确定了拓跋珪继承代国之主的身份。当时的拓跋珪只是个从独孤部逃亡北地的少年,贺讷此举算是托举了他的身份和地位。并有强大的贺兰部作为背后的靠山,让拓跋珪之后的发展有了基础和正当性。

虽然贺讷的目的是借拓跋珪的身份以号令其他部落,动机并不纯粹,但客观上起到了从龙之力。正因为如此,拓跋珪对贺氏还是颇为尊重的。贺赖卢在血缘关系上是拓跋珪的舅父,也得到了拓跋珪的重用。

此番攻邺城,拓跋珪命拓跋仪和贺赖卢领军,拓跋仪却是作为主帅的,贺赖卢只是副手。原因很简单,拓跋珪认为拓跋仪行事有度,颇有谋略。而贺赖卢脾气暴躁,并不适合为主帅做决断。但贺赖卢作战勇猛,和拓跋仪一起领军,可形成文武互补的优势。

但拓跋珪忽视了一点,贺赖卢辈分比拓跋仪要高。加上贺兰氏从龙有功,自视身份地位也比拓跋仪等人要高,对于拓跋珪的任命,贺赖卢很是不满。

在进军邺城的路上,贺赖卢便和拓跋仪有过多次的争执,连行军的路线,进攻的方略都是有分歧的。贺赖卢根本不觉得拓跋仪有什么本事能够凌驾于自己之上。

听了拓跋仪的方略,贺赖卢大笑嘲讽道:“东平公,你若怯战便直说,不必找些理由为自己搪塞。前番我大军便可攻下邺城,若不是大王担心天寒地冻粮草不济,下令暂停进攻的话,我们已经得手了。今过了一个冬天,对方城中粮草消耗干净,已经是军心涣散之时,我大军挥军进攻,旦夕可克之。你现在说这些理由,毫无道理。还什么围三阙一,我一听就知道你是没胆量攻克邺城,歼灭敌军。你放一条生路给他们,让他们逃走是何意?难道说你还怜悯他们不成?这个计划太荒唐,我不同意。”

拓跋仪并不想跟他争辩,皱眉道:“依辽西公所想,当如何?”

贺赖卢道:“有什么好犹豫的,大军猛攻邺城,将慕容德他们一网打尽。中山城已经被大王他们攻下了,我们也得加把劲。磨磨蹭蹭的攻不下来,到时候大王怪罪,我可不想跟着你挨骂倒霉。”

拓跋仪沉吟许久,点头道:“既如此,辽西公便率你的两万兵马去攻城。我侧翼清扫周边城池。待清扫完毕之后,我便来助你。”

贺赖卢一听,顿时不干了。叫道:“这算什么?你不跟我一起攻,却要我单独去攻,让我去送死么?”

拓跋仪心中恼怒,沉声道:“既如此

我率军去攻,

你替我扫清周边障碍,这回辽西王当无意见了吧。”

贺赖卢叫道:“这更不妥了,你拿攻城之功,我算什么?好处归你,我得什么?”

拓跋仪大怒道:“辽西公,你到底是何意?这也不成,那也不成,我乃领军主帅,倒要听你摆布不成?”

贺赖卢也跳起身来道:“东平公,少拿主帅身份压我。要不然,我命人去请示大王,请大王评评理。你放着邺城不攻,搞些杂七杂八的手段是为何?莫不是有什么脏心?到时候要你说清楚。”

拓跋仪恼怒不已,但他并不希望撕破脸。于是强忍怒气道:“辽西公,见大王我也不怕。只是,你我领军攻邺城,当务之急是战而胜之,而不是自己吵闹起来。你若觉得该当攻城,那便试一试。但我把话说在头里,若攻城不克,你便要按照我的计划去做。届时你若再反复,便是违抗军令。”

贺赖卢冷笑道:“怎会不克?除非你不肯猛攻。”

拓跋仪也不理他,当下下令准备攻城。三月二十九,拓跋仪和贺赖卢率军发起了对邺城的进攻。

邺城作为燕国故都,一直一来都是关东之地最为坚固的城池。当年慕容垂攻邺城,若无李徽火药相助,数十万兵马怕也难以攻克城池。此番拓跋仪贺赖卢五万兵马攻城,又无强力攻城器械,结果可想而知。

慕容德率领赵王慕容麟、南安王慕容青等人死守城池,城中兵马数量超过六万,粮草物资充沛之极,又有坚城防守,可谓是游刃有余。

攻城方连攻三日,结果毫无建树,反而阵亡兵马六千余,伤者逾万,损失惨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