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瓜听着父亲温声哄劝,灰蓝色的眼睛里蒙着层水光,藕节似的手臂却固执地伸向珊瑚拨浪鼓,肉乎乎的手指还在微微发抖。
程夫人见状,忙把拨浪鼓轻轻塞进他手里。但是小西瓜却在此时收回了手,“咿呀”了一声。
小西瓜突然收回手的举动让众人一愣,他那灰蓝色的眼睛不再盯着拨浪鼓,而是直直望向包拯,眼眶里的水光随着晃动的身子轻轻颤抖。
韩执察觉到怀中孩子的异样,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中一动:"莫不是真盼着先生赐名?"
包拯也注意到小西瓜专注的眼神,弯腰与孩子平视时,胡须几乎扫到他肉嘟嘟的脸颊:"小郎君这是嫌弃拨浪鼓,想要个和妹妹一样的好名字?"
这话像是说到了心坎上,小西瓜"咿呀"一声,藕节似的手臂颤巍巍伸向包拯。
廊下众人顿时笑开了,包拯笑着将小西瓜抱了起来,小西瓜乖乖地靠在他怀里,灰蓝色的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
包拯思索片刻,说道:“这孩子眼神灵动,透着一股机灵劲儿。《诗经》有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哲’有聪慧、贤明之意。起名为‘哲’,取‘哲思聪慧,前途无量’。”
“当然了,除此之外,老夫也是希望,老夫这小徒孙,能如同他这父亲一般聪慧。”
包拯话音刚落,小西瓜忽然用额头轻轻蹭了蹭他胸前的长髯,然后又乖乖地任由自己的父亲抱回去。程夫人连忙将新宣纸铺在紫檀匣上,周妙安研墨的手劲大了些,墨锭在砚台里转出青黑的涟漪。
包拯饱蘸浓墨,笔锋游走间,“韩哲”二字跃然纸上,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别样的风骨。韩执接过宣纸,眼中满是欣喜与感激,对着包拯深深一揖:“多谢先生赐名,哲儿日后定不负先生期望。”
小西瓜。。。。。。哦不,现在该叫韩哲了,在韩执怀里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仿佛在表达着自己的欢喜。
韩哲挥舞的小手突然抓住韩执的衣襟,灰蓝色眼睛亮得惊人,藕节似的小腿不停蹬着,银脚镯撞出清脆声响。
吕惠卿此时就悄悄来到了小西瓜的面前,然后用肩膀蹭了蹭韩执,揶揄道:“韩兄,你这一整个月,都没有和苏娘子研究过起名字的事情?”
“起名字?”韩执愣了一下,然后和苏轸都对视了一眼,然后忽然就红了脸,道:“我好像。。。。。。我好像把这事儿给忘了。”
“当时八娘刚刚生产,然后还生着病,两个小家伙又不安分。。。。。。这一时忙过头了,这不就忘了嘛。”
吕惠卿听罢笑得直拍大腿,廊下的晨露被他震得从梧桐叶上滚落。韩执怀里的小西瓜被这笑声惊得一抖,粉嫩的脑袋又往韩执的怀里缩了缩。
“我说呢,”程夫人抱着二西瓜凑近,珊瑚拨浪鼓在她腕间晃出细碎的红影,“前儿我问八娘想给孩子起什么名,她还是一脸茫然,感情是你们夫妻二人,没有一个记得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