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儒的安排,吕布和丁原同时接受董卓的邀请,前来董卓的大营议事。
对丁原来说,他和董卓同为袁家的势力,劝降吕布,是袁家的指示,丁原不疑有他,按时到达董卓军营,希望协助董卓劝降吕布,提升他在袁家心目中的地位。
吕布随后带领护卫准时来到董卓的军营。
董卓表现的非常高兴,立即设下宴席,隆重招待丁原和吕布;吕布非常配合,令宴会上的气氛极为融洽。
酒过三巡,吕布以剑舞助兴,趁丁原不备,一剑将其刺杀,顺势割下人头,并交给董卓。
随后,吕布根据李儒的安排,回军营调动骑兵,与董卓的军队一起前往北军军营。
实力强大的董卓和吕布联手,共几万兵马,非常轻松的包围北军军营。
董卓让人用长枪挑着丁原的头颅向前喊话,丁原欲背叛朝廷,已被执金吾吕布斩杀,想活命的跪地投降,否则便是丁原同党,朝廷将灭其九族。
事情出奇的顺利,那些北军官兵在威逼之下,乖乖的投降董卓,并撤出军营,迁移到董卓的军营安置;吕布的骑兵首先入住北军军营,步兵逐批次从平县赶来,悄悄的完成了置换。
吕布和董卓都达到了各自目的而皆大欢喜,丁原不明不白的成为冤死鬼。
丁原是袁家安排的一枚重要的棋子,无端被杀,且北军和丁原的直辖部队被收编,这全盘打乱了太傅袁隗的设计。
对董卓的胆大妄为,袁家非常愤怒,立即招董卓前来质问。
董卓按照李儒的嘱咐,卑谦的向袁家解释,斩杀丁原乃执金吾吕布所为,收编他的部曲乃是防止被吕布收编,若是吕布在京城做大做强,将影响洛阳的稳定,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袁家没有怀疑董卓的忠心,毕竟,上百年来,大汉还未有过故吏背叛故主的事情发生;袁家便把斩杀丁原的责任全部放到吕布身上。
此举正好董卓的心意,希望借助袁家对吕布的逼迫,使得他更容易的收服吕布和他的势力。
一切都按照李儒的计划进行,非常完美,董卓心中大喜,对女婿更是依赖;不过对袁家和朝廷却有了轻视之心,他们也不过如此,完全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吕布此时还沉浸在掌控北军的兴奋之中,尚不知已被袁家嫉恨上;他在京城毫无根基和关系,袁家想收拾他易如反掌。19646
正文第344袁家谋划
皇帝刘宏薨,何太后最大的敌人是大将军何进和士人官僚,所以,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王莽,并杜绝士人官僚专权,何太后采取了两个措施以制衡,一是拼命保护宦官,希望靠宦官的力量来牵制大将军何进和士人官僚;二是加重另外一个弟弟何苗的权力,这也是车骑将军何苗最终被杀的原因。
何太后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在亲哥哥与亲儿子之间,作为母亲,他选择了亲儿子;她已经尽力阻止皇权旁落了,不过事情的发展却超出她的预料,至于与最后失控。
外戚和宦官在一夜间灰飞烟灭,被全部扫除,何太后和皇帝刘辩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
试问这种情况下谁最得利?
世家大族掌握了朝廷大权,开始瓜分除去大将军、车骑将军、宦官等后的权力真空,袁家排除异己,借机除去与宦官有过勾结的士人,确立他们在士族中的威望。
故太尉樊陵和少府许相,被太傅袁隗迅速归为宦官一党,并被砍了脑袋,至死他们都稀里糊涂的,不明所以。
董卓和吕布皆为关西人,根本不会引起关东士族的重视,完全被忽视了,且袁家还借机削减北军薪俸和钱粮供养,以报吕布擅杀丁原之仇。
在重新瓜分朝廷大权的盛宴中,关西士族不仅被排除在外,还处处遭到打压,不仅董卓和吕布愤怒了,连还在关中的左将军都对关东士族产生严重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