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被任命为大将军之后,继续使用了他原本的长史梁衍为长史。
梁衍出身于天水郡梁氏,其家族与皇甫嵩所在的安定郡朝那皇甫氏世代联姻。
这种家族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他们在战场上能够相互信任、配合默契。
当然,皇甫嵩也深知用人之道,不可能全部使用乡党和亲戚。
他以其宽广的胸怀,广泛地吸纳人才。
如今他麾下众多从事,其中有不少是征辟了原本大将军府的部分人员,如才华横溢的陈琳;还有学识渊博的王朗,其智谋过人,能为皇甫嵩出谋划策;韩卓、宣度、綦毋萌等人也各有所长,在不同的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这众多幕僚之中,最有权势的当属北军中侯射坚。
射家与皇甫家亦是联姻家族,射坚的弟弟射援迎娶的就是皇甫嵩的女儿。
这种复杂的家族联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皇甫嵩在军中的地位与势力。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皇甫嵩心中才对当朝天子刘辩由衷地佩服。
他深知,在这权力交错、家族利益纷争的乱世之中,天子能够坦然地任用他这样一位背景复杂的将领,并且给予他如此高的权力与信任,这份胸襟与气度,便是世祖在世,恐怕也难以企及。
想当初,劝他叛乱的阎忠,妄图凭借一时的权谋与野心,自己当了叛军领袖,可最终却在命运的捉弄下,没多久就因病死去。
曾经如高山仰止一般令人敬畏的袁氏家族,如今也在乱世的浪潮中七零八落,走向衰败。
这些前车之鉴,更加坚定了皇甫嵩的心志,他深知自己并非能当叛贼的材料,唯有老老实实的给大汉打工,尽忠职守,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此刻环顾左右,皇甫嵩带着几分不屑与嘲讽:“哼,韩馥和袁绍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以为凭借着打那种中规中矩、略显呆板的防御战,暂时挡住了我的攻势,就胆敢把我视若无物啦,哈哈哈哈!真是可笑至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长史梁衍接着说道:“早在对方不断兴建营垒和开挖壕沟的时候,大将军就察觉到了对方的心态。
于是上书国家,和国家一起拟定了新的战争之策。
那就是,把各地新招的士卒,不断地送到大将军这边,由大将军府进行操练,使之成为精锐的士卒。
而大将军这边原本经验丰富的士卒,除了留下部分以稳固形势,大部分调往三辅和南阳等地,这也是三辅和荆州、豫州能够如此快平定的原因。
因为他们带过去的,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卒!”
话音落下,大帐内顿时一片哗然,众将官们脸上皆露出了震惊之色。
那些原本对军事调度有所疑惑,甚至不断催促大将军尽快进攻的人,此刻方才恍然大悟。
一些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年轻将领不禁咋舌,他们瞪大了眼睛,相互对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钦佩与些许懊恼。
钦佩的是大将军皇甫嵩这一决策的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懊恼的是自己此前竟未能领会其中深意,还盲目地催促出战,实在是有失将官的沉稳与睿智。
身材魁梧、性格豪爽的耿祉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道:“哎呀,某就说嘛,大将军向来用兵如神,怎会迟迟按兵不动,原来是有着这般精妙的布局。
某这榆木疙瘩脑袋,之前还在瞎着急,真是惭愧啊!”说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旁边较为年长、经验丰富的杨瓒微微点头,接口道:“此计甚妙啊!
新卒在此地由大将军亲自操练,既能提升他们的战斗力,又能让他们熟悉我军的作战风格与战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