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陈腐的保守派,哪怕感受到了压力,他们没有去想如何变革,迎头赶上。
反而转而开始迷信鬼神。
求诸鬼神。
似乎要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为何,明明有一条正确的路,可以去模仿,跟随,可绝大多数人,按理说,都是这个时代,能力最出众的佼佼者。
却非要在一条错误的路上狂奔不止呢?
当时,老十三就在兄弟们喝酒闲聊中,问及朱棣这个问题。
大家都感觉,这不只是数千年积累形成的沉重历史包袱造成的。
朱棣当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摇了摇头,表示还要看看大明的现实情况,或许才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在朱元璋强势决定下。
朱棣一家五口,在皇宫小住两日。
期间,回徐府看了看。
把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儿,分送给众人。
两天后上午。
朱棣应朱元璋要求,来到大本堂。
给弟弟妹妹,以及在读的侄子侄女们上一节课。
朱元璋没给朱棣的上课内容,划定范围,只一个要求: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什么都可以说!
如此,朱棣就没有心理包袱了。
早上,在皇宫一个僻静小院睡醒,短暂收拾一下,什么也没准备,提着两条胳膊就往大本堂方向走去。
等他来到大本堂宫院门口时,却被吓了一跳。
宋濂、赵翥为首的先生,带着一群孩子。
就连二哥他们这些成年的皇子也都来了。
还一个个带着自家儿子。
朱棣忙快走几步,来到宋濂面前,恭敬作揖,“学生朱棣,拜见先生。”
这位老先生,算是他前面十数年的授业‘恩师’了。
此老比父皇、刘伯温他们的年纪都大。
虽然一样垂垂老矣。
许是只教书育人,很少参与政事,而历史上的废除相制事件也没有发生。
瞧着,身子骨勉强还算硬朗。
宋濂先眯着眼,打量一下朱棣的穿着发饰,然后扶住朱棣,“王爷折煞下官了。”
朱棣顺势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