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燕王在文治武功方面太过耀眼。
而太子被当做储君培养,从小,他们教太子,主要是权术、驭人、明辨罢了。
太子的身份,不需要做具体的事情。
只要懂驭人、权术、明辨即可。
当然,类似燕王那种领兵天赋、以及提出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文治能力,太子肯定也是比不上的。
但身为皇帝,根本不需要这么高的能力。
只要能明辨下面人建言的好坏、对错即可。
正是身为太子的老师之一。
他很清楚,他们教了太子什么。
太子欠缺什么。
太子身上,缺少燕王身上,那种野路子培养出来的开放的眼光。
太子欠缺的,在大明官员,很多读书人身上都存在。
“他们害怕燕王的同时,对咱们大明又有着强烈的自信,认为我们地大物博,有着充足的人力物力,将来也一定可以,凭借这些优势,碾压燕王……”
“我有预感,未来大明和燕王的燕藩之间,必然会起摩擦,只希望,这种摩擦,不会发展成全面战争吧。”
刘伯温余光瞥视李善长,眼底忧虑同样很浓。
苦笑道:“一代人,管不了几代人的事情,未来只能靠后来者的智慧去面对新问题,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罢了。”
陛下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
太子的确承受住燕王这块磨刀石了,可在这个过程中,太子对燕王的态度,也发生了细微变化。
这恐怕是陛下也没有预料到的吧?
……
御书房。
朱元璋落座后,看着朱标,笑问:“你有什么话想和父皇说?”
“父皇,儿臣希望跟随父皇南巡,去看看福建、东番,期间,可以让雄英监国,也让雄英锻炼锻炼……”
朱元璋微微愣怔。
标儿是想近距离感受新气象?
还是想近距离,摸摸老四的底,为将来做准备?
朱元璋默默琢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无法对标儿无条件信任了。
当然,并不是怀疑标儿可能威胁到他的皇权。
如果标儿有这个能力,能力足够了。
他现在就可以把皇位交给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