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用的经济宏观引导手段,基本已经打出去了。
海贸体量,暂时已经很难发生巨大突破。
原因来自方方面面。
首先,造船跟不上。
一艘海船,从伐木、阴干木头,再到建造成海船。
少说也得四五年时间。
鸡笼屿,原本陈家存下来的木料。
经过这几年改造海军战船、以及零星建造一些海船,基本消耗殆尽。
这几年,鸡笼屿储存下来的木料并不多。
另外,造船厂的规模还是太小。
类似旗舰那种特大型海船。
造船厂接了五艘订单后,就再无力承接了。
福建豪强商贾倒是要投资造船厂,他对此也持鼓励态度。
但两三年内,别想对这个造船厂寄予太大厚望。
首先,福建江浙地区,最好的造船工,当初都被俞靖、沈至使用各种手段网罗到鸡笼屿造船厂了。
元朝几十年造船业的凋零,会造船的工匠太少了。
福建豪强商贾联合投资的造船厂,都要雇佣人,送到鸡笼屿造船厂,委培他们进行培训。
除了海船跟不上需求。
海贸的需求暂时也已经趋于饱和。
现在福建的海商,海贸对象,最远就是南海周边。
倭国、高丽。
南海这边,光靠梁道明借助三佛齐,往更西边,输送转运货物,渠道能力太差。
想要进一步扩张往西边转运货物的渠道力。
就要解决陈家。
短时间内。
他无力这么做。
倒不是打不赢。
而是距离太远,打赢了,他的兵力投射距离太远,东番的底蕴无法支撑。
需北征打赢,大量俘虏逐步迁徙开发东番后,才能做这件事。
至少需要两三年。
海贸需求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