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目前来说,我们国产电影行业面临两个矛盾,一个是过度商业化,另一个是在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走的不够坚决。”
“好莱坞电影票房不断增长,固然是我们的荣幸,说明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说明我们文化市场能够接受更多元更国际化的影视产品,我们的市场性能正在加强,文化影响力逐步提高。”
“但我们市场开放程度依然不够,需要更彻底的电影市场放开,市场准入。”
“而文艺电影领域,我们的投入也远远不够,要有更多能够让大家喜欢的文艺电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要独立电影院线。”
这些话,对于正常人来说,确实很低智,甚至脑残。
存有巨大逻辑漏洞。
一边说国产电影过度商业化,扶持文艺电影,另一边又加大引入好莱坞电影。
妥妥的自相矛盾,逻辑混乱。
但实际上,从海外评奖角度来说,一点毛病都没有。
因为逻辑混乱的前提是,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之间是平等的。
而这种思想本身就不适合海外评奖。
在海外评奖思维中,国产电影和好莱坞无法相提并论,甚至要低很多等。
好莱坞电影是高位的存在,是不用受任何束缚的,赢就完了。
而国产电影就是输,再好也是输。
只有靠近接近外部叙事,破碎、撕裂、痛苦、边缘的文艺电影,才沾了一点赢。
也只是一点赢。
最多无尽接近于赢,肯定不能赢。
因为从打上国产电影的标签开始,就无法赢了。
“这块土地、这些人,终其一生,大多所行,不过苟且二字。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行路坎坷,不过苟且无门。基本不过如此而已。”
总体来说。
要海外评奖,不管是拍的电影,还是主创要说的话,都要符合这句话。
要有“我们都在努力的活着”,但“活不好”的不幸感觉。
终其一生,最大的努力就是输。
拼尽全力,只是活着,只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