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登为何自信以文艺片入局,是真的很有信心啊。
绝对可以一臭百里。
国家发展越好,外部要求越来越变态,能满足的导演不多。
五代导演早已功成名就。
除非欧美开放市场,单纯奖项带来的收益,对于头部五代导演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头部之下的五代,也有一番事业,不可能豁出脸面,都穿上鞋了。
而六代导演主观上想要迎合,但是客观上,他们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房地产、煤老板,有些老板发了财,想沾点艺术,投个资,植入广告,或者需要洗一下米,再加上国内经济发展,国内版权价格进一步推升。
六代导演嘴上很服从,行动上总是忍不住踩西方的雷。
往后,更是会搞城市里的同性恋,或者微生物时期国外人妈都死了然后他抱怨只能吃外卖,自以为舔,却把人气的要死的烂活。
沈善登觉得这是捡漏,人家外面喜欢的是敏感题材,电影不重要,立场先行。
多么适合新人导演开局!
电影拍的稀烂也没关系,权当积累经验。
稍微得个奖,还能被一帮媒体吹捧。
“我真傻,真的。”
沈善登现在明白了,80后,或者连带着75后,那帮新生代导演,为何集体在西方电影节失声。
没办法。
完全没办法。
查资料,写剧本的时候,旁观者视角还好点,当乐子看。
比如对于太监制度的分析,不少强调特殊性,不谈物质基础,看的沈善登想笑。
明明农业时代,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维持稳定就需要统治者血脉稳定,有了宦官制度。
罗马也有宦官制度,只是后来罗马碎了,没有重新聚合,之后达不到这个发展水平。
但这个方向是古代西方发现水平够不到东方,是输的方向,肯定不行。
于是一些人开始谈皇权异化,从统治者情绪做心理描写。
往皇权的异化、统治者的残暴、历史的循环、稳固的社会结构。。。。。。这都是要点逻辑,要点脸的研究方向了。
属于好的。
不乏直接凭空生输,从人种、土地入手的。
如“中国本土优越的自然环境使中国具有天然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所以统治者的着眼点不是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