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重炮的威力是显而易见的。
唐波说,这九斤重的炮弹在两百步内打到人身上,直接能把人打穿。
这种炮弹打在人群里,立刻可以撕出一条血路,杀伤力成倍提升。
赵与芮火药配方比明末时强,虽然是十斤重的炮弹,但在两百步内,威力不比红夷大炮差,只是超出两百步后,威力就不如红夷大炮二十斤重的炮弹,毕竟人家重量在那。
“陛下,其实还可以减少炮的重量,比如那几道圈,和中间的长痕--”这时边上有个官员开口。
宋军的火炮,不管什么型号,中间都有三个圈,这三个圈凸出来围在炮身上,也是比较占重量,另外还有一条长痕在炮身上。
很多工匠不明白为什么要围三个圈,这不是多余的嘛。
那长痕更是难看。
“这个圈不能减,一定要。”赵与芮笑道:“长痕留着有用。”
他弄三个圈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欧洲木铸法没有进来之前,在泥铸法和失蜡法没有发明之前,明初的火炮,都是一截截箍起来的。
这样的炮极不耐用,很容易崩断。
赵与芮每门炮都在外围弄三个圈箍,这样外人看到,肯定认为火炮是由三四节合并而成。
如果仿制,必然也是先造三个短管,再拼接,这样的火炮质量极差,根本不堪用,并且很容易炸膛。
长痕给人另一种感觉,会以为是先打造的厚厚铁片,然后卷起来成炮管,再连接,所以会留下长痕。
这两种标志是赵与芮故意留着,一旦火炮遗失,别人得到想仿制,要么先打三节再连起来,要么打厚厚铁片卷起来,肯定想不到泥铸法啊,失蜡法,到时火炮质量奇差,根本没什么威力。
赵与芮当然没说为什么要留着这些看起来是瑕疵的东西,所以大伙都不知道,原来自家官家,会这么阴险。
“现在几匹马能拉起来?”赵与芮这时问。
他们火炮连炮架重一千四百多斤,炮架有两个大木轮,用了铁黎木打造的轮子,比较耐用,轮子高一米五左右,非常大。
“跟上步兵,不讲速度的话,只需要两匹马骡,四个人,当然,马骡最好要轮换。”(等于还是一门炮要配四匹马骡,对马骡数量的要求高了。)
如果是骑兵想带着,跟着骑兵的速度,至少得四匹马,而且同样要有轮换,比如一门炮带八匹马,四匹轮换,同时要配有八个人,遇到难走的,需要推助和填补等。
炮越重,相关配套的人员和物资就越多。
赵与芮之前希望尽量减少随军民夫,能不用民夫的地方,尽量不要用。
现在出了重炮,每门重炮至少要配四到八匹马骡,四到八个人,对后勤要求,一下子就提高了。
赵与芮想了想:“每门重炮再配两辆四轮马车,一辆装炮弹和火药,一辆装草料和粮食。”
这样再算算,外出带一门重炮需要的人和马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