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武在创立了量子力学之后,就忽然销声匿迹,去研究起了天文学和低温物理学。
但是玻恩这个小组,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却一直持续着。
之前布莱克特拿了莫塞莱奖学金,来到哥廷根大学跟在弗兰克教授手下做实验的时候,玻恩还曾经通过他,向陈慕武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在斯德哥尔摩领完奖之后,顺便到德国交流访问。
可惜妾有意而郎无情,玻恩并没有收到陈慕武的回信。
他只能通过写信和电报的方式,和剑桥大学的陈慕武针对量子力学当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种途径下,陈博士倒是没再表现出那么冷漠,而是经常能在回信中看到他的独特见解。
严格证明两种力学的等价性,始终是量子力学当中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厚积薄发,玻恩和他的助手约当觉得,是时候向这个问题发出挑战了。
于是他们做起了和狄拉克还有冯·诺依曼同样的事情,只不过这个小组的进度,是三个当中最慢的那一个。
这是因为虽然他们的数学水平虽然在物理学家中算不错的,可完全不能和数学专业的人来比。
希尔伯特教授虽然刚刚在数学上遭遇了滑铁卢,但他在哥廷根大学的地位仍然至高无上。
所以冯·诺依曼刚进入玻恩办公室的时候,爱屋及乌的师徒二人,对这个被希尔伯特看好的小伙子很客气。
直到他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把草稿纸摆到办公桌上讲解起了自己的思路,约当的脸上悄悄变了色。
和别人撞研究题材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不但撞了研究题材,别人的进度还比你要快上不少。
冯·诺依曼在这间办公室里,得到了让他心满意足的点评。
玻恩认为他的思路是十分正确的,估计再用不了半个礼拜,就能得出具体而正确的结论,进而写出来一篇不错的论文。
他答应在之后替冯·诺依曼写一封推荐信,连同论文寄给《物理学杂志》编辑部。
希尔伯特手下那个小伙子离开之后,玻恩很和善地安慰起自己的学生兼助手约当:“帕斯夸尔,既然已经有别人先于我们做出来了这项工作,那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了。
“不久前,玻尔教授给我写信,说他已经游说成功,或许陈博士很快就将再发表一篇有关量子力学的新论文。说不定他的这篇论文,会给我们带来些新的点子呢!”
约当在玻恩面前喏喏连声,表现得很恭敬、很谦卑。
但是当他下班之后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就开始气急败坏,大发脾气。
他恨死了冯·诺依曼那个匈牙利的犹太佬,非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给自己添堵!
这种话必须要憋到自己家里才能说出口,因为约当的老师玻恩,同样也是一个犹太人。
他觉得自己躲在家中无能狂怒很不爽,在发泄了一通之后,约当坐到书桌前,摊开稿纸,用他刚刚想好的笔名,向《哥廷根日报》写了一篇咒骂犹太人的投稿。
虽然没有了从剑桥转学到哥廷根的奥本海默,但是这个世界上的车轮,在不经意间,好像又回到了它原本的轨道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