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原本就是农夫,现在想一下子成型,太难了。
李郁却是摇摇头: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没有慢慢来的可能。不过你放心,残酷的军事训练只是过程,这批人我另有他用。”
……
东山士官学校,第二批学员还未毕业。
在这种军情如火的时候,又抽调300名精锐脱离战场,接受系统化的基层军官课程,实在需要魄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李郁很忙,除了战略需要做决定。
还要抽空到士官学校讲课,毕竟挂着校长的头衔嘛。
毕业当日,都要进行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讲,并授予所有人指挥剑。
将气氛烘托到炸裂,所有学员恨不得为自己而死,才算罢休。
西线,暂时停火了。
清军在丹阳县城据守,不断增兵,囤积粮草军械。
李家军忙着修缮加固常州城墙,也在增兵。
两城之间的百里范围,就成为了前线。
百姓纷纷逃难,扶老携幼,躲避战火。
大部分人是往西边,江宁府方向逃难。
因为那是清廷的实际控制区域,感官上更安全。
这也说明,大部分人更看好清廷会赢得这场战争。
林淮生驻守常州城,
每天戎装巡视各项工程,还有第一军团各部。
他心里憋着一股邪火,等着机会狠狠的痛歼清军。
主公如此信任,将第一军团托付给自己,却是出师不利,围攻一座仅有绿营民壮防御的府城,居然付出了一个半营的伤亡。
一想到此事,他就想踏平丹阳城。
“报,主公军令。”
他展开一看,露出了笑容。
“传令下去,城中士绅商贾,若想离开,只需交纳500两出城费即可。至于百姓,任由离去。”
“大牢里的府衙官吏怎么处置?”
“一视同仁,500两起步,2000两封顶。看着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