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轰蚂蚁。”
“卧槽,这太带感了,这歌叫什么?我要去单曲循环!”
这首歌,出自同名电影的配乐。
不过原作品是交响乐,并且默默无名,根本没人关注过,也没人喜欢,更没人传唱过。
直到《最后的莫西干人》的再次创作者、演奏者,一名出生在南美,被收养后逃过死亡厄运的原住民,以南美原住民看北美原住民悲惨命运的角度,重写了这首曲子。
他所在的族群原本历史上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最后只剩下了四十五个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莫西干人巅峰上千万人口,现在在米国不到五十万人口。
经历过这种无声的消亡后,他才创作出了这首曲子。
当他把他创作的版本放出来时,已经是电影拍摄的二十多年后了。
仅仅用了几天时间,疯传整个世界!
从他的角度,看这首音乐,是完全不同的角度。
看到美洲,所有的文明,在他眼中,都是历史被破坏后留下的垃圾。
广袤的草原上的一切,都空如无物。
只在群山之巅,在凄凉的沙漠保留地,才有莫西干人生存着。
以他的角度,站在群山之巅,一眼望去,曾经遍布大地人口逾越千万的莫西干,最终消弭。
有感而发。
喔哦哦哦,这样的吟唱,可以理解为是对历史的悲愤。
可以理解为是对入侵者的仇恨。
可以理解为是对灭顶之灾的无力。
可以理解为是失去了所要守护的一切,孤独的灵魂流浪在大地上。
可以理解为是在骂脏话。
因为,没有语言和文字,能在短短三分十九秒里说清楚一切,而且,就算有这种语言文字存在,也不可能发的出去,更不可能被允许疯传世界。
所以,只有苍凉的无声的吟唱。
如同呼啸。
如同悲歌。
美洲的原住民音乐,就像是展翅的雄鹰,它可能折翅,可能苍老,可能无落脚之处。
但,永远空旷而寂寥。
歌声优美却不优雅,因为太过惨烈。
歌声深入灵魂却找不到落脚之地,因为世间再无文明的辉煌。
究竟是武力代表着文明,还是暴力代表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