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对外公布的主要业务和主要研究方向。
是在这个时期非常新潮和先进的光伏还有电池技术。
“另外车机系统是什么?”谢尔盖也跟着问道:
“用在汽车上的智能系统?现在已经有汽车,装载了需要运行系统的计算机了吗?”
时代的局限摆在这里,即使是在这个时期富有创新能力的谷歌精英们。
他们也一样理解不了,十几年后到处都是的烂大街的车机系统。
这时候也没人想着,能够把笨重复杂的计算机搬上汽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汽车机械部分,就已经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
皆因仍在起步的半导体产品水平,完全跟不上机械部分的。
拿亚伯最喜欢乘坐的凯迪拉克STS举例。
该车哪怕是装备V12发动机,7。6l排量的旗舰版本,均没有装备一个像样点的屏幕。
全车最大的屏幕,还是那位于空调上方的盖子后面,车载电话上的黑白点阵屏幕了。
作为一辆顶级的豪车,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电子系统。
又要如何帮助驾驶员,hold住那么多的功能?
答案就在于中控台上,那密密麻麻的按键、滚轮们。
它们在这个没有总线、没有ESP的年代。
通过机械设计,让按键们“一对一”地为每一个功能服务。
汽车上真正的中控屏,是1998年出现的奔驰W220“蝴蝶奔”身上。
作为时代的先驱,奔驰将彩屏成功地“打入”了中控台,原本为音响系统留的位置上。
并加入了多个媒体按键以操控。
整个中控布局,略显杂乱却又不令人烦躁。
就像一盒寿司似的。
而以后世的标准看,它的人机交互体验可谓“烂出水平”了。
需要插SIM卡以打电话,蓝牙什么的更是不存在的。
整辆车可以理解成一个能飞奔的功能机。
有导航,可是却需要慢慢打字以设定导航。
有那个把字打出来的功夫,自己开车都可以找到了。
同时导航的精度、详细地理信息的更新时效都十分蛋疼。
亚伯也是以W220作为例子,向拉里等人阐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