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行驶在龙昌市的真龙大道上,原来的这条路作为主干道,竟然也只是一个双车道的石板路而已,在华国接手龙昌之后,看了历代的版图以及风水学之后,决定效仿武朝之事,建立东西二京,理解为首都和陪都就行。
龙昌的地理位置确实很不错,有水有山有空地,适合作为首都发展。
加上战乱导致龙昌人口流失极为严重,作为旧秦首都时,龙昌共有人口一百二十万人,在光复时仅剩十万人不到了。
索性陈同安就让设计院重新设计首都的排版,要求至少可以发展一百年的那种,把地方和各种设施的空间都流出来,马路一开始就要修最少四车道的,不然交通肯定会爆炸。
陈同安的那句剽窃来的话就是想要富先修路,路都修不好,谁愿意来你家?
作为穿越者,剽窃这东西太小意思了,直接就给道路定了级,两车道为村道,四车道为县道,六车道为市道,八车道为省道,十车道为国道。
设计院也不负所望,直接给龙昌城设计了一套路网,基本都是六车道起步,还预留了高架桥的地方。
只不过现在高架的技术不太成熟,只是试制了一段路。
真龙大道,是一条十车道的路,路面打扫干净,直接可以作为以后阅兵的场地使用。
基本沿途都是各个主要部门的办公场地。四周进入的路口都是有哨兵执勤的,没有通行证的,根本不让进来。
看着路边的大楼,陈同安心中想到了前世的巴以战争,再好的楼,再富的国,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威慑四方,就会被打过来的炮弹或者导弹给打成废墟,落后一定会挨打,不想着变强,就根本逃不掉这一顿毒打。
对于那些曾经鼓吹过落后不一定挨打的人,陈同安只想给他们送到边防去,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
十分钟后,车子驶进了国防部的大院,门口哨兵看到了陈同安敬了个礼,便直接放行了。陈乙已经在大楼门口处迎接了。
来到了国防部的世参局,在陈乙的带领下,陈同安示意大家不要激动:“各位祖国的栋梁,正是你们日复一日的分析国际局势,才有了我们先手的优势,为了国家,你们辛苦了,我陈同安十分感谢你们!”
陈同安也敬了个礼,参谋们纷纷跟着回敬。
老大的老大的老大给你敬个礼,你不回的话,是不想混了么?
虽说陈同安不讲这些虚礼,但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人情世故,哪是那么容易改的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就巴依两国的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
我们不能坐视伊什兰国壮大,必须要让光中南地区保持均衡,如果伊什兰同意了光中南,将会控制世界石油的大部分产量,到时候不管是开采还是售卖,我们都将受制于伊什兰。
所以我们需要让他们保持平衡。
首先我们现有的支援只能走海上,陆路目前是走不通的。
然后这个冲突或者战争我们不会直接参与进去,只能间接。
所以现在的问题来了,如何保证海路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