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进身着一袭黑色华服,上面用金线精心绣制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他头戴冕旒,沉稳地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视着台下的人群。
台下,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都身着整齐的学员服,神色恭敬。其中,曾经的西王张敬轩身形魁梧,脸上一道狰狞的伤疤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显得可怖,即便身着学堂服饰,也难掩那股子肃杀之气;闯王李鸿基则身形矫健,眼神中透着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内敛;宋康年身材清瘦,一双眼睛却灵动异常,不时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对于一般学员的结业典礼,周进自然不会屈尊亲临。但这一期结业学员的身份太过特殊,他们曾经都是能搅动天下风云的豪杰。自从他们决意投效金陵新民朝廷后,周进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杀之,恐落得个杀降的千古骂名;用之,又难以全然放心。于是,将他们送往新成立的金陵各大学堂轮番进修,成了周进削弱他们影响力的绝妙手段。
时光匆匆,数年过去,这些豪杰原有的旧部,在朝廷的巧妙安排下,要么解甲归田,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要么被调往外地担任中下级武将,散落各方,再难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看着眼前这一切,周进心中暗自满意,这些曾经让他夜不能寐的隐患,如今已如散沙一般,不足为惧。
结业典礼在庄重的礼乐声中正式开始。学堂的负责人走上台,先是对学员们数年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总结汇报,言辞间满是赞誉。
随后,便是学员代表发言。
李鸿基作为代表走上台,他身姿挺拔,声音洪亮:“承蒙陛下与学堂诸位先生的教导,数年学习,让我等明白了治国安邦之理。往昔我们只知武力征伐,如今方知,唯有以民为本,以法为纲,才能真正成就太平盛世。今后,我等定当为朝廷效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台下众人纷纷点头,掌声雷动。
周进站起身来,缓缓走向台前,目光扫视着台下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今日你们结业,标志着一段新征程的开始。过去,你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名远扬;如今,希望你们能将所学,运用到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图昌盛的事业中。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朕期待着你们能创造出一番新的天地。”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学员的心中,不少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暗暗发誓要在新的岗位上大展宏图。
典礼结束后,周进吩咐侍从,单独约见李鸿基。
在学堂的一间幽静的书房内,李鸿基恭敬地站在周进面前,垂手而立。周进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欣赏,也有一丝警惕。
“李鸿基,你可知朕今日为何单独见你?”周进缓缓开口。
李鸿基连忙跪地,说道:“陛下厚爱,臣惶恐。臣猜想,陛下定是对臣今后的任用有所安排。”
周进微微点头,说道:“不错,当初你投降之时,开出蜀地一府之地的条件,朕今日便打算任命你为叙州知府。希望你能在那一方土地上,造福百姓,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李鸿基心中一暖,重重地磕了个头,说道:“陛下大恩,臣必当殚精竭虑,治理好叙州,若有违此誓,天打雷劈。”
周进挥了挥手,示意他起身,说道:“起来吧,好好干。”
而对于张敬轩,周进连见都懒得见他。在周进眼中,张敬轩生性残暴,喜欢杀人,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思量再三,周进决定把他分配到刑部天牢,担任行刑队领队,也就是刽子手头目。
在周进看来,这是对张敬轩最好的安排,既能让他有个差事,又能让他一辈子沉沦下潦,再无出头之日。
当这个消息传到张敬轩耳中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泛白。但他深知,如今自己寄人篱下,只能咬碎牙齿往肚子里咽,默默接受了这个安排。
至于宋康年,周进觉得他略有几分机智,但也不能轻易委以重任。
思量一番后,周进决定把他打发到宝岛巡抚衙门,在张诗兴手下做一名小吏。先让他在基层好好磨练,观察一段时间,再看是否有必要提拔他。
宋康年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虽有些失落,但他也明白,这或许是自己重新崛起的机会,于是便打算收拾行囊,以最快速度踏上前往宝岛的路途。
处理完这一切,周进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在侍卫们的簇拥下返回皇宫。马车缓缓行驶在金陵城的石板路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周进靠在柔软的靠垫上,心中暗自得意。
他自认为对张敬轩、李鸿基、宋康年等人的处理,堪称老谋深算。既没有背负杀降的恶名,又成功化解了潜在的隐患,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就在周进沉浸在自己的得意之中时,内阁首辅张安世骑着马靠近马车,轻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