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后,他再也没有返回长安,即便李鸿基寿辰这一日,他也只是派人前来送礼,本人却一直窝在潼关城内,轻易不肯外出。
李鸿基也和他保持了一定的默契,从未宣召他入朝。
而这个时候,袁绵侯、李补之这两位大将也身体慢慢地好转了。
刘捷轩被杀一事,瞒得过别人,瞒不过他们这两位大佬。
田玉峰之所以龟缩在潼关,再不肯返回长安,他们也有所耳闻。
袁绵侯感觉到长安城内的情况很不正常,皇帝李鸿基又痴迷于男女之事,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便也想要开溜了。
但具体开溜到哪里,他须得好好地想一想。
东边潼关,倒是一个好地方,钱粮物资不充裕时,便可以向东进入豫省,在中原腹地打草谷,抢钱抢粮,抢丁口,抢妇人。
那个豫省巡抚徐仲华,乃进士正途出身,听说文章写得极好,书法也写得很不错,但在带兵打仗方面,却委实没有什么经验,连境内那些土匪,都无法肃清。
鄂省总督左昆山,每逢钱粮困乏时,便派部队前往豫省南部就粮,常常引得徐仲华气愤至极,屡次写信给金陵扬光小朝廷告状,但也只能这样了。
若不是担心灭了徐仲华之后,会引来冀国公府一系的干预,导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徐仲华都不知道在左昆山手底下死了多少回了。
但问题是,潼关已经被田玉峰给占据了,想要从他手里,把这个美差抢过来,除非和田玉峰翻脸,这显然没有必要。
北边风沙极大,又与草原诸部接壤。
草原部落每逢遇到粮草不足的问题,不敢东进和清廷发生纠缠,也不敢打冀国公府一系的主意。
听说那个草原部落首领吴克敬,很是看不起三姓家奴吴月先,多次南侵大同府,和吴月先手下的大同兵,打得有来有回。
袁绵侯不想去北边,不想和那些草原骑兵发生摩擦,追又追不上,防又防不住,过不上几天安心的日子。
大顺占有陕甘行省大部,南边是盘踞在汉中府的曹化蛟,此人作战凶猛,手底下又有数千精锐,是大顺政权的重点防备对象之一。
袁绵侯曾经和曹化蛟多次交手,互有胜负,感觉两人之间势均力敌,倒是可以好好地会一会了。
袁绵侯便托人给牛聚明、宋康年二人送礼,包括金银首饰、貌美妇人,林林总总,差点把袁绵侯的半个家当都给搭进去了。
大顺皇帝李鸿基的三弟李鸿敬那里,袁绵侯也请他吃了好几回酒,请他帮忙吹吹风,说是长安营中没有好的位置了,想捞一个地方实职。
一番运作之后,袁绵侯总算心想事成,捞到了一个凤翔总兵的职务,前往凤翔府城坐镇去了。
袁绵侯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想要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躲在外边逍遥快活。
牛聚明、宋康年二人,也担心这些功勋卓着的武勋群体带头闹事,不服从管理。
已经杀害了一个不听话、有反心的刘捷轩,他们也不敢再贸然擅杀其他重要将领了。
不提田玉峰、袁绵侯等高级将领都有了戒心,就说大顺皇帝李鸿基那里,这一关就不好过。
上次因为刘捷轩被杀、田玉峰出走一事,李鸿基还生了很大一场闷气,时常流露出后悔之意。
幸亏牛聚明给李鸿基身边的宠妃窦氏送了许多金银财宝,有这样一位娇滴滴、软绵绵的枕边人帮着说话,随时能岔开话题,变着花样哄开心,这才没让李鸿基深究此事。
窦妃久处深宫之中,那种魅惑人心的手段十分了得,即便劝不动李鸿基,还可以用她身前那幽深雪谷,把李鸿基的整个脑袋都埋进去,让他憋闷得再也说不出话来,有什么气也消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