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思维盲区
那个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官没想到自己的建议实际上被巴格拉米扬给否决了,他只能自找台阶,同时语带不满地说道:“好吧,将军同志,您的决定我尊重,但同时我也保留自己的意见。”
就在巴格拉米扬和三营向东北方向行军的时候,位于这支苏军小部队和大森林之间那个大村庄,或者准确地说是一个居民地的地方,被部署在这里的德军屏护队指挥官收到了团司令部发来的警报。
在这份警告电报中,德军屏护队指挥官被告知,有一支苏军部队极有可能向他指挥的屏护队驻防的居民地行军,并且向他们进攻。
此时的德军团司令部并不知道巴格拉米扬指挥的这支部队到底有多少兵力并配备有什么武器。甚至连这支苏军部队是否真的向这个居民地方向行军都不确定。但是根据德军团司令部的参谋们分析,这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在这个居民地外的北部一直到东部都是一大片森林,而森林对于平原地区来说,最有利于苏军部队隐匿行踪。
为此,驻守在这个居民地的德军屏护队指挥官被命令立即加强防御工事,一旦发现这支苏军部队必须立即汇报,同时坚决挡住这支苏军部队的前进,以便德军调集其他部队向这里包抄,围歼这支苏军部队。
德军屏护队指挥官对于团司令部发来的这份电报实际上有些叫苦不迭,他手中只有一个半连的部队,虽然有正常配备的机枪组以及几门迫击炮,但是由于不知道可能向他的部队进攻的苏军兵力和火力情况,他对于挡住苏军部队的信心很不足。
在敌情并不清晰的情况下,这名德军指挥官不得不回电表示一定遵照命令,但是急需援军支援。
同时,这名德军屏护
队指挥官还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向居民地以西、西南以及南面派出了多个德军小组,这些德军小组由一名士官和几名士兵组成,在目标区域范围内选择一些地点挖散兵坑,建立前出警戒哨,一旦发现苏军就立即鸣枪示警。
从路口到居民地的路程只有7、8公里,在巴格拉米扬带领着三营走了大约半个小时以后,阿斯卡列波夫突然从自己的挎包中掏出了一幅军事地图,站在了路边开始仔细观看。
离他不远的巴格拉米扬看到他的这个举动后有些奇怪地走到了他的身边,问道:“阿斯卡列波夫上尉,您怎么突然停下来了?您看地图,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想法?”
阿斯卡列波夫又看了一小会地图,这才对巴格拉米扬汇报道:“将军同志,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我们非要攻占那个居民地再通过居民地进入森林呢?”
巴格拉米扬有些诧异地愣了一下,反问道:“难道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
阿斯卡列波夫当然觉得这么行动很有问题,因为在后世的解。放。军战术中,对于游击作战战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理解,而且非常精通。他突然感觉提出这个行动计划的人有些死脑筋,完全是硬碰硬的做法,只想着向大森林前进的路上有一个居民地,那里可能有德军屏护队部署,所以必须要先拔除这个钉子才能进入大森林。
但是这么设计行动计划完全是按照那种一根筋的思路去做的,这似乎倒是符合苏军中那些一根筋只会和敌人硬碰硬的参谋人员那种思路。
而阿斯卡列波夫却认为,这种行动计划完全没有必要,毕竟现在这只小部队的目标指示冲进大森林,占领居民地,消灭那里的德军屏护队并不是必须要
完成的任务。实际上,要达到冲进大森林潜行向东的目的,完全可以绕开那个居民地,哪怕那个居民地的范围相对较大,但并没有完全将这支苏军小部队冲进大森林的路给完全挡住。
于是,他指着地图向巴格拉米扬建议道:“将军同志,请看,这个居民地并不是我们必须要占领的地方,也并不是我们在进入大森林以前必须要通过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绕开这个居民地,从其他人烟稀少并且德军没有设防的地段进入大森林。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冲进大森林,隐匿行踪向东突围。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如果去占领这个居民地,消灭有可能在那里布防的德军部队,虽然肯定能取得胜利,但是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也许那里的德军已经知道我们占领了路口,可能会向居民地前进,肯定会加强防御。我们和那里的德军进行纠缠,必然会拖延一段时间。而我认为德军已经向路口调集了增援部队,这些德军部队在路口没有发现我们,必然也会知道我们正在进攻那个居民地,到时候德军增援部队从我们的侧后方包围上来,而我们却被拖在了居民地,那么就有被敌人重新包围并歼灭的危险!所以我认为应该重新选择一个进入大森林的地段,绕过德军布防的居民地,尽快进入大森林。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摆脱德军的搜索,获得行动自由。”
巴格拉米扬闻言一愣,他突然发觉阿斯卡列波夫可能指出了以前指定的行动计划中出现的思维盲区。也许提出这个建议的参谋军官和他自己都陷入了这种思维盲区,才没有察觉到其实还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随即巴格拉米扬又想到了
另一个问题,他反驳道:“您提出的这个新建议很好,但是您没有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这支小部队还担负着冒充方面军司令部纵队,为方面军司令部纵队牵制德军在这一地区防御部队的任务。如果按照您的建议,从一个德军完全没有防守的地段或者是防守薄弱的地段冲进森林,那么就不能有效地牵制敌人的部队,掩护方面军司令部纵队的突围行动了。”
阿斯卡列波夫此时的脑袋里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顺利地冲入森林,继续向东潜行,最终从德军的包围圈里跳出去。而所谓的牵制德军在这一地区的部队,为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纵队打掩护的说法,只不过是他在路口的时候说服巴格拉米扬不要在路口继续徘徊不前的借口。
阿斯卡列波夫心里当然很清楚,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纵队的命运自从没有跟进巴格拉米扬这支小分队后面行动的时候就已经被注定了,根本逃不出德军包围圈,最终还是会和历史上一样,被德军再次包围并全歼在某个地方。
只可惜,他现在根本无法说出这个残酷的真相,即便是他说出来,巴格拉米扬也不可能相信他的这种说法,只不过因为这个原因,巴格拉米扬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这么说,对他有点以子之茅攻子之盾的意思。
这种情况其实以前在阿斯卡列波夫面对巴博诺夫的时候就出现过,所以他还算是有点经验。
于是他立即开动脑筋组织语言,编织新的理由来进行强行辩解:“将军同志,我认为我们如果能悄无声息地潜入大森林,与牵制德军部队并掩护方面军司令部纵队突围行动这件事并不矛盾。如果德军没有发现我们的行踪,必然会对这一地域进行大
规模的搜索,以确定我们的行踪,这样同样会牵制住大量的德军部队,毕竟,在这一地域有很多荒原,没有人烟的地方面积够大,要完全搜索这一地域,至少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占用大量的德军部队兵力。德军在搜索的时候还不能只派出小分队,因为他们现在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占领路口的我军部队能消灭一个步兵连的德军。所以被派出来进行搜索的德军每一支都必须是一个步兵连及以上的兵力,按照我们在这一地域的遭遇来分析,这里的德军屏护队很少,同时兵力也不足。即便是德军向这一地域调集增援部队,一是需要时间,二是也不一定就能立即调集非常多的兵力抵达这一地域进行搜索。只要我们的动作足够快,那么在失去我们这支部队的踪迹后,德军只会做出一个判断,那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森林。即便那个时候德军非要追踪我们,也进入大森林进行搜索追击,在森林里战斗起来,我们的兵力至少能和一个营的德军步兵进行战斗,还能消灭他们。森林这种地形会有效地限制德军发挥火力优势,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又开不进来。这会变成双方步兵之间的战斗,连迫击炮在森林里都会失去作用。我对于在森林里和德军交火有着很强的信心。”
“哦?您对森林里战斗取得胜利的信心从何而来?”巴格拉米扬眯起了眼睛,追问道。
“地雷!”阿斯卡列波夫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营携带的弹药中还剩有一些地雷。在森林里,地形复杂,视野受限,是布设地雷的绝好地点!敌人的步兵如果最终追进森林里,那么他们将会面临地雷的危险。地雷可以为我们摆脱敌人的追踪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