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暖的厨房又比其他哪哪一家人的厨房宽敞,所以,两家人的酒席,做菜都在云暖的厨房里做,只有蒸饭是在新娘和新郎自己家。
厨房的事情不用云暖管,自有苏大嫂苏二嫂和苏三嫂三个嫂子负责,苏春燕就负责新娘那一边。
村里的妇人们都没有让云暖出面去请,大家都自觉的来帮忙。
男孩们自然去给钱永宝帮忙了,帮忙接新娘。
女孩们也去給苏春喜帮忙了,帮忙陪新娘。
新郎和新娘是昨天晚上才赶回来的,苏二哥和苏二嫂还有其他几个堂兄弟,以及表兄弟们,都是昨天晚上一起回来的。
云暖心里还在暗戳戳的想:“化肥厂一下子请假走了那么多人,今天该不会停工吧?”
呵呵,云暖那是杞人忧天了。
老大和老二两口子分成了两拨,老大两口子代表女方在新娘这边,老二两口子代表男方,在新郎这边。
现在这个年代,结婚非常简单,没有后世的结婚热闹。
新郎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头绑着一朵大红花,然后进新娘屋,把新娘接出来,再用自行车载着,就这样回了新郎家。
嫁妆自然是由男方的人挑着,抬着。
送亲的亲人就是老大两口子,抱着双胞胎儿女,同行的自然少不了媒人。
本来这个年代是不兴媒人的,有些农村的暂时还是没有废除这个。
新娘接进新郎家后,证婚人请了钱姓族长——村书记。
证婚人让夫妻两人先合唱《东方红》,(嘿嘿,要是不会唱都不好意思结婚。)
然后对着堂屋正中悬挂的领袖画像,鞠躬行礼三次,接着才是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这还不算结束,夫妻对拜后,还必须背一背领袖的语录。
在这个年代,不管是有文化没文化,领袖的语录,那是必不可少要背的。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说告一段落,新娘也不是进新房去坐等。
新郎新娘都要一起招待客人,分发喜糖。
重头戏是喜宴!
参加喜宴,按照以前规矩,份子钱一般是几毛,最多的也就1块或者2块钱。
由于有了云暖的发话,份子钱就变成了半斤青菜,只有亲戚才是送钱或礼品。
新郎这边除了收份子钱——青菜,其他啥也没有。
不过,后来倒是收了好些意外的份子钱。
新娘那边,除了村民送的青菜当份子钱,还有亲戚添的妆。。。
苏大哥三兄弟是新娘的舅舅,就合伙添妆的是连被单一起的棉被。
小脚婆婆的娘家兄弟合伙添妆的是一套夏天的衣服。
钱连香添妆是一个暖瓶,大队长家添妆是一副碗。
何稀妮家也大方了一回,添妆添了一床被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