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厅内的气氛逐渐升温,争论声如同沸腾的水面,不断翻涌着激烈的气泡。
支持派代表们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引经据典,不时举起手中的文件资料,用数据和事实作为武器。
每当发言时,身体都会不自觉地前倾,仿佛要将自己的观点直接灌输进对方的脑海。
反对派那边有人不断摇头,发出轻微的嗤笑声。
更有甚者直接打断对方发言,双手在空中划出夸张的弧线,摆出一副愤怒的表情。
他们的反驳往往带着尖锐的讽刺,时而抛出几个刁钻的问题,时而搬出国际法的某些冷门条款。
中立派代表们则像墙头草般左右摇摆。他们时而点头附和这一方的观点,时而又对另一方的论据露出赞同的神色。
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却始终没有明确的立场表露。
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权力分配。
有人质疑联盟是想搞独裁,有人担忧技术垄断的危险,更有人暗指某些大国可能借此机会扩张影响力。
每个论点背后都藏着没说出口的算计,每句冠冕堂皇的说辞里都裹挟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这一切都是瞒不过陆渊。
在场众人,谁是为了私欲,谁是为了人类,陆渊一清二楚。
争论愈演愈烈,声音也越来越大。有人拍案而起,有人愤然离席又不得不回来,更有人开始人身攻击。
联盟理事会的几个人老人在这种场合爆发出了罕见的战斗力,每一句反驳都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直指对方论点的要害。
监督委员会的成员们更是配合默契,引经据典,在法理和道义的双重层面上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执行委员会的几个人代表反而没起到多少作用。
只有当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需要具体案例或数据支持时,才会简洁有力地抛出几个关键事实。
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经历往往最具杀伤力,每每让反对派哑口无言。
眼见正面交锋占不到便宜,反对派开始转变策略。
他们的语调突然变得尖锐起来,攻击的矛头不再指向议题本身,而是直指联盟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这根本不在联盟的职权范围内!”
“你们分明是想借机扩张权力!”
“你们想垄断这些技术,让世界各国看你们的脸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