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大王。”
“为今之计。”
“只有自民间征召武者为国效力,继续派遣使臣去他国求援。”
“言明唇亡齿寒的利害,只要有一国愿意出兵相助,我大赵就有救。”赵佾转过头,大声道。
听到他这话。
郭开嘲讽的一瞥:“春平君,你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征召民间武者?这有何用?面对训练有素,实力强大的秦军就是炮灰。”
“再而。”
“如今李牧将军没了,凭借民间征召的武者难道能够挡住秦国铁骑?”
“秦国铁骑如今已经强过我大赵铁骑了。”
“如何能挡?”
“大王。”
“依臣之见。”
“如今只有一个办法。”
“调廉颇将军归于邯郸镇守。”
“只要邯郸不失,我大赵就不灭。”
“一路撤回来之时,坚壁清野,绝不给秦军留下任何粮草辎重。”
“镇守之时,还可自他国求援。”
“这是唯一的办法了。”郭开再次出声道。
“大王。”
“万万不可。”
“一旦廉颇上将军后撤,等同于这数月以来布置的防线将会尽失尽溃,秦军会咬住不放,一旦不能撤回邯郸,我大赵就真的危险了。”赵佾深深知道撤军的害处,还是规劝。
“大王。“
“昔日秦国那个老不死的昭襄王攻我大赵,大军兵临我邯郸城下,那时候的情况也是如此,我邯郸成了一座孤城,秦军猛攻数月而不破,最终秦军因为粮草不足,被迫撤军,我大赵也得以追击秦军,重创秦军,收复失地。”
“如今情况与当初一样,臣相信凭廉颇上将军统兵,再有我大赵全体上下一心,必可守住邯郸,护国不失。”郭开再次出声说道。
听着他的话。
赵王迁脸上也带着一种犹豫之色。
>
撤军的利弊,他自然也是有些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