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狭小的停车位,程思玉小心翼翼地将车子停稳。随后,他推开车门,缓缓步出车厢,并与同事一道朝着卧龙寺走去。他们沿着人流前行,脚下踩着一条由条石精心铺砌而成的道路。这条道路虽然不算宽阔,但却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历史的沧桑。
由于常年累月遭受众多游客的踩踏,每一块条石的表面都被踩磨得异常光滑,犹如镜面一般。此刻,阳光正好洒落在这些条石之上,反射出道道耀眼夺目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赋予它们的一层华丽外衣,令人目眩神迷。无形中给这座千年古寺增加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沿着这条条石铺成的路面走了大约有近千米时,出现了一个牌坊式建筑,两边柱子上分别写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大字。这充分彰显了人们对佛门净地的尊重。
穿过那座巍峨耸立、雕刻精美的牌坊之后,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青石小径继续前行。大约又走了数百米之遥,眼前豁然开朗,一座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建筑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座名为“大雄宝殿”的殿堂,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它宛如一座宏伟的宫殿,高高矗立在地面之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殿顶采用了金黄色琉璃瓦铺设而成,阳光照耀之下,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仿佛一片璀璨的金色海洋。而在殿顶正中央,则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用龙飞凤舞的字体书写着四个流金溢彩的大字——“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与金碧辉煌的殿顶相互映衬,彼此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大殿显得更加庄严神圣、光彩夺目。
踏入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尊高大威严的佛像,它们并排而立,被称为“横三世佛”。中间那一尊乃是释迦牟尼佛,他面容慈祥,双目微闭,左手托钵,右手施无畏印,展现出无尽的慈悲与智慧;左侧一尊则是药师佛,身披袈裟,手持药钵,象征着救苦救难、消灾延寿;右侧一尊为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手执法轮,代表着无量光明、无边寿命。三尊佛像皆以精湛的工艺塑造而成,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这座宏伟而庄严的大殿内一片静谧,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了一般。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无论是虔诚的信徒还是偶然踏入此地的游客,皆不约而同地自觉屏住了呼吸,生怕打破这片宁静祥和的氛围。
众人沉浸于这佛家净地所散发出来的慈悲与无我之境,心灵也随之变得澄澈而安宁。他们紧闭双眼,用心去感受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佛法真谛,试图领悟到佛祖对于众生平等、心怀悲悯的教诲。
在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只有内心深处的自省与沉思。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情,仿佛正在经历一场灵魂的洗礼。
走出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后,程思玉的目光瞬间被宝殿院墙之外那些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的参天大树所吸引。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静静地站在其中一棵参天大树之前。
只见每棵巨大的树木主干上,都悬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详细地介绍着它们各自的树龄。程思玉仔细看去,发现这里面最“年轻”的一棵树居然也已经生长了足足八百多年!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棵竟然已经存活了长达一千三百多个春秋寒暑。
虽然眼前只是一棵棵普通的树木而已,但它们却历经了如此漫长岁月的洗礼和考验,顽强地生存至今。相比之下,我们人类所谓的长寿者又能活到多少岁呢?想到此处,程思玉面对着这些古老而伟大的生命,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仿佛在这一刻,时间都变得不再重要,唯有这些参天大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默默地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他突然产生一种人不如树的感觉来。
当他们路过法堂时,正好赶上了寺里讲法时刻,佛家弟子们个个都在法堂内正襟危坐,专注地倾听着讲经说法,那种对佛法的虔诚是世俗之人难以达到的。
整个寺院宛如一座隐匿于尘世喧嚣之外的仙境,被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环绕着,仿佛一层绿色的帷幕将其与外界隔绝开来。这些古老而挺拔的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一般守护着这座宁静的寺院。
傥佯于寺内,只见信徒们忙碌地穿梭于其中。有的信徒手提水桶,步伐轻盈地前往水井边打水;有的则手持利斧,熟练地劈开木柴,那清脆的砍柴声在空气中回荡;还有一些信徒手捧经书,正虔诚地诵读经文,他们的声音低沉而庄重,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宁和敬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