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不贵,两毛而已。”
看他还骄傲个屁。
“嘶!”
金彪长叹口气,“搞来搞去,他家生意最好。”
闲来无事的老街坊,这几天可劲往过跑,还真就惦记着又有什么新铺子开张。
这一天,小院客流较昨天,有所上涨,许桃收到两个订单,她自认技艺有限,师傅当初是一块一寸的收费标准,她收八毛。
这日,客流陆续提升,李建昆特意统计过,入院客流,38人。
凑热闹嘛,国人天性。
真吉尔爽啊!
“庆有哥,这还是第一天,明天保管人更多,这一个月干下来,一年干下来……嘶!咱们要发惨了呀!”
铺子多了,周遭老百姓来逛的兴致也高了,14日这天,入院客流首次破百。
当然他也没做过买卖,但他文字功底极佳,擅长翻书,这些个门道民国那会的老书里,比比皆是,摘出来,用大白话稍加修改就能用。
“遵命!”
这一天,庆江坊那叫一个门庭若市,大爷大妈们把保健物件捎回去,左邻右里一瞅。
好一阵后,终于点清。又找来记账本,将每种货品卖出多少,除去成本价后,忽一怔,然后猛抬头。
徐庆有思量过的。
一问价格也不贵,纷沓而至。
最后求到师傅,随口给取一个,许桃一听,心头美了,满满的温馨感。师傅还说,铺名的主要作用,是让人记住,至于经营什么项目,可以在门外另挂牌匾。
4月15日,又是一批铺子开业,其中包括22号商铺,庆江坊。
“这位小同志,柜子里那个小手是啥?”
刘小江端坐起来,麻利开数,感觉贼爽。
“啪啪啪啪啪!”
“小同志,那木锤子拿我瞅瞅。”
造成疯抢!
床单中间,堆着一捧钱,小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