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串扰
串扰:两条靠得很近的导线“互相干扰”的现象。
隔一段时间,院里就要例行去“学术乞讨”。在这个艳阳高照的夏日,院长带着付燕平,付燕平带着组里几个年轻老师,先去跟市政府科技局的几个领导碰了碰头。孟初出现在这种会议的价值只有两个,一个是凑人头,领导讲话,下面人少了不好看,另一个是彰显学校引进人才的努力——“这是我们去年招的三清博士”。
孟初努力笑得阳光一些,尽量保持握手时肌肉松弛自然。
领导会官方地夸奖一番,孟初点头、感谢、谦让三连,但其实真正想说的是:购房补贴什么时候能落实一下?
聆听完教诲,他们才启程去企业。一般来说,高管会让懂技术的工程师带领他们参观展厅,向他们介绍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困难。
然后教授们需要绞尽脑汁,思考怎么能把自己的研究和对方挂上钩。
毕竟不是每次企业交流,都能找到合作机会,所以,很多时候,这种活动就是痛苦的无效社交。
孟初站在展厅门外,期盼这次痛苦能孕育出钱来。
“各位老师,抱歉久等了。”
孟初猛地抬起头。
完了,这场访问开头就跌进了谷底。
“我叫魏谦,是常威研发部的工程师。”
孟初望了对方一眼,就赶紧望向门前的雕塑,好像对那个喷水的壶嘴很感兴趣。
可惜为时晚矣,对方和他的视线撞了个正着。
魏谦愣了愣,明显认出他了,但随即恢复笑容,开始一个个和教授们握手。
轮到孟初的时候,礼节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好像他们不是高中同学,也没有尴尬到极点的过往。
孟初跟在魏谦身后进了展厅,迫切希望自己有一件隐身斗篷,在他需要仿生学救命的时候,它在哪里?
他带着蜷缩到砖缝的欲望,听完了整场介绍。
企业交流结束,正好是午餐时间,老师们是自己开车来的,陆续上车回学校。孟初落在队伍末端,车子一辆辆驶向远方,他还在原地踌躇着。
终于,他心一横,叫住今天的导游:“魏先生,能跟我聊聊吗?”
魏谦愣了愣,长舒一口气。“太好了,”他说,“我正想着怎么开口呢。”
“关于你刚才说的,用生物传感器动态调节输出参数,我有这方面的研究,”孟初说得很快,怕再拖就把勇气拖没了,“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边吃边聊吧。”
魏谦说。
孟初准备好的词被封印住了:“啊?”
魏谦看了眼表:“这不是到吃饭的时候了吗?我请你,就当老同学聚一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