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特地交待过乐澄,要看着人服下,稍后惠慈师太还会单独跟他们解释效用。
下一个男孩儿是个跛足,清音看了看,这是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若是在现代,她亲自操刀手术,是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的。
只是现在,以她目前的身份却不能这么做。
条件不足,后续也准备的不够充分。
她想了想,先给孩子减轻痛楚,后面有机会再施针看看,想完全治好,时间或会更久,但总算问题不大。
“乐澄记下来,这个孩子后面要施针。”
“知道了,小姐。”乐澄过来领走小男孩,给他吃了颗塔糖。
糖很甜,小男孩眼睛都眯了起来。
济仁堂里像这小男孩一样得小儿麻痹症的孩子有不少。
症状有轻有重,不过还好,都不是绝症。
大人们的病症就要复杂多了,女子身上的妇科病偏多,男子则是内里亏虚严重。
这些都需要调养,可显然济仁堂是供不起的。
她觉得有必要再制一味养身丸了,她这边制药也容易,只要能够供应上济仁堂,想必一定可以减轻他们当下的病情。
看完济仁堂的人,天色已经不早了,惠慈师太正准备让人亲自送他们回去时,附近竟陆续赶来了不少闻讯而来的百姓。
一问之下,方知是听说有大夫在济仁堂里义诊,他们也想过来看看。
这年头|头疼脑热的,根本就不会去看大夫,诊脉虽要不了几个铜板,却也不是人人都舍得的。
这就导致他们小病拖大,大病拖死,古代平民的平均寿命偏低,大半也是因此。
看不起诊,生不起病,吃不起药。
所以听说附近有大夫免费义诊,才会赶着过来,这很正常。
来的人有老有少,拖家带口,手上还提着竹篮,也有背着背篓的。
人都来了,清音能怎么办。
治呗!
她让济仁堂的人去她家给杜父杜母说一声,今晚可能要晚些回去了。
惠慈师太也不敢留宿,毕竟济仁堂里有男子,哪怕男子的年纪能做她祖父了,也要顾忌她未出阁的名声。
惠慈师太再三保证到时会让人亲自送她们回去。
清音无所谓,只要杜父杜母在家不要着急就成。
济仁堂里看过诊的人自动维持着秩序,大家都很听话的排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