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老板还在门口安装了监控。
这让他成了最先被排除嫌疑的人。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杀人动机。
然后是张建学的姐姐张兰芳,这个姐姐的嫌疑很大。
只是她也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她嫁去的是隔壁村子。
案发当天早上她和邻居很早就起来,六点就起床,两人一起去了镇上。
死者死亡时间虽然是凌晨五点,但村子之间间隔很远,她家没有交通工具。
分尸后处理好现场,根本赶不回来和人一起去镇上。
所以警察很快排除了她的嫌疑。
较为亲近的人中,只剩下了张兰芳的儿子冯耀。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人,根据警方的了解。冯耀在川省隔壁省读一所医科大学,今年大三。除了寒假会回来以外,暑假和各种节假日几乎都不回来。
侦查员询问学校确认冯耀在案发期间没有请假,以及拜托当地警方询问,得到他当时在勤工俭学的答案后,便没再过问冯耀的情况。
所以案件陷入了一个死局,只要有作案嫌疑的人,要么有不在场证明,要么没有作案动机。
甚至有两者都有的。
因为按照警方的调查来看,张老太非常喜爱这个外孙,冯耀和外婆的关系也非常好。
千里迢迢回来杀人,根本说不过去。
最后侦查员这边认定了激情杀人,随机作案的可能。
因为这个认定,警方开始大规模寻找符合的指纹,企图通过人海战术,获得这个案子的结局。
只是结果并不如意,没有任何一个符合的人选。
最终案子没有新的线索,案子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至于张娅,年龄问题,关于她的失踪什么解读都有。
最终所有罪过到了小偷头上,如果不是他打开了张家的门,凶手没可能获得这个杀人机会。
门。
叶桑桑盯着这个字,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还有那个解开的红绳,凶手究竟是迷信,还是嘲讽。摆放整齐的杀人工具,是自信……还是习惯。
还有那个连指指纹,是凶手的疏忽,还是故意留下的烟雾弹。
杀人者的愤怒是仇怨,还是对杀人这件事有快感。
繁杂的痕迹线索,每一个判断都会将人导向一个不同的结局。
而案子需要的,是一条可以完整的逻辑线,需要物证需要作案动机,需要无比确定的判断。
不管是痕检还是侦查员,甚至是法医,都需要这样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