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长安的守军一旦选择负隅顽抗,他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死伤多少士卒,才能拿下长安这个他所属意的新国都城。
为此,开出一个漠南王,加上契丹迁徙漠南的价码,绝对是值得的。
而且这也是防着城中的辽军和他血战到底。
真打到那一步,只会被城外的西夏军捡了便宜。
外攻内乱,余人彦这成军不到一年的人马可扛不住。
……
辽军在城中逐条街道抵抗,打的极为顽强悍勇。
可当他们知道,皇上已经自尽,身先士卒,屡立战功的南院大王也已经投降,而且还向他们承诺会带他们迁徙到漠南,不用担心汉民报复的时候,杀戮机器仿佛停止了
一连串的消息,让这些顽强的士卒失去了方向,产生迷茫。
迷茫让血勇消散,转而考虑起其他问题。
他们现在到底是为何而战,又有何意义?
事已至此,大局已定。
难道他们全都死在这里,就能改变这一切吗?
全部死在这里,就能杀光敌军,保住大辽吗?
而且自己死了,后方的家人又该怎么办?她们该怎么活下去?
是人就有牵挂,顾念多了,也就没了勇气。
随着第一个人丢下弯刀,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条接一条街道上的辽军放下兵器。
然后像被抽了魂一样蹲坐在地上,再不复之前的悍勇。
城中辽军投降的时候,余人彦正带着丁坚的一镇老弱在北门布防,防备城下的野利旺荣带人攻城。
狄道城乱了这么久,又是火光又是喊杀的,就是再迟钝的人也明白怎么回事了,更不用说是野利旺荣这样的沙场宿将。
余人彦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至少三万夏军,心里直打鼓,也不知道萧峰能不能招降城中辽军。
要是不能,那他的乐子可就大了。
能打的三镇队伍都分散在城中,现在城上就丁坚部这一镇老弱。
现在没开打,在那站着还像是一回事。
可真要是开打了,接仗方逃的,就算是上勇了。
好在没让他担心多久,由屯就传来了城中辽军投降,约得辽军降卒两万的好消息。
城下
野利旺荣骑在马上,看着城上迎风飘荡的余字军旗,心中怒火中烧。
恨不得现在就打破城池,把姓余的小子抓出来,千刀万剐,然后拿他的肉喂狗。
他在前面顶着,拼死拼活的吸引辽国的兵力和注意力,麾下大夏儿郎死伤过万。